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宣传教育 政工论坛

浅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的认识

www.guangzhou.gov.cn2020-04-09 10:30:00来源: 中国广州网作者:陈锦兴

【内容摘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来源已久,危害更是令人深恶痛绝,但为何久治不绝,屡屡死灰复燃?这需要我们去深刻思考、深入挖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良方。特别是在当前国家社会面临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恢复的双重挑战的局势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是值得警惕。

【关键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原因;办法

何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顾名思义,形式主义就是只顾表面,不管内容,凡事做做样子,不在乎有没效果。而官僚主义则是官老爷作风,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来源已久,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害死人,必须坚决遏制”。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

(一)严重影响工作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做表面文章,工作不落实,导致上级好的决策部署到了基层就变样走形。基层干部都忙着写汇报材料,做PPT,填表格,没时间去落实,没时间去看效果怎样,没时间去看问题解决了没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的地方,其经济发展也不会好。

(二)严重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基层干部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干的工作没意义。有的基层干部举例“有的部门今天发通知,明天就要报送数据,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基层干部只能捏造数据,应付了事……”明知道这些数据有问题,还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去做,累的同时不禁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有的地方上级不担责,要政策支持?没有;要指导意见?一句“按照有关规定办”四海皆通;出了问题,可能还要“背锅”,这些都严重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党群关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喜欢造声势,摆架子,做表面功夫,不但不能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反而给群众带来麻烦和负担。时间一长,群众慢慢地就失去对党、对干部的信任,以后也不会配合开展工作了。如果贯彻落实政策打折扣、走过场,群众关心的问题没解决,群众获得感不强,甚至损害他们的利益,长此以往,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会被影响。

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要想彻底铲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就要找到根源,而思想认识就是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累死人,但为什么还是在不同层级的党员干部身上出现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党性修养放松、宗旨意识淡薄,思想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另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具有隐蔽性,既不像违法犯罪那样让人警醒,也不像贪污腐败那样让人痛恨,所以它们觅得了藏身之处,假以时日就慢慢壮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带有顽固性、反复性,今天整改了,明天可能又反弹回潮。所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定要站在关乎党风政风的高度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时常警醒,常抓不懈。

(二)政绩观错误。《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在某些人眼里却完全不是这样,在他们眼里,政绩最重要,只要能让上级满意,不管有没效果,可不可行,不用搞研究、不用搞调查,洋洋洒洒,一项工作通知就到了基层。上级的政策部署,最重要的就是贯彻落实到位,抓出效果,但到了某些人那就变异了,挖空心思搞“创新”,提新口号,搞新花样,好像不加点东西的话体现不出自己的工作业绩,汇报材料没特色、没亮点。正是这种错误的政绩观让上级制定的不少好政策在一级一级的贯彻落实中跑了调、变了味,在“最后一公里”的执行中走了样,最终导致“好经让歪嘴和尚念歪了”。

(三)不担当不作为。贯彻上级精神,不消化,照搬照套、简单转发上级文件,“上下一般粗”,导致“水土不服”。这有可能是能力不足造成的,基层工作经验不够、基层情况了解不多造成的无法作为还可原谅,但不愿意作为,不敢承担责任则要严加惩处。遇到难题不担当,把责任推给上级,工作安排给下级,以文件落实文件,不愿问事,不敢给指导意见。甚至为了推诿自己的责任,处处搞留痕,事事要签字画押,同类事务重复审批。动辄就是考核问责,把本属于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转移到基层。

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方法

(一)提升思想认识。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包括思想观念的惯性,担当精神的缺失,工作能力的不足等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党性问题。正是因为党性修养放松、宗旨意识淡薄,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出现偏差,才会摆弄自欺欺人的形式,成为颐指气使的官气。因此,要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改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但不利于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更会严重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甚至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党群关系。因此一定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性的有充分的认识。

(二)抓住关键点。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摆进去进行对照检查,实事求是,看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才能整改到位。但更重要的是抓住关键点,曾有分析认为,形式主义缘何尾大难掉?究其原因,其一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行下效的威力不可小视,如果领导都只喜欢做表面功夫,习惯于在办公室看材料、听汇报,检查满足于走过场,那么下属也会热衷于搞形式,投其所好,欺上瞒下,做花花文章。很多时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在层层“加码”一级一级地顺承下来的,各级管理部门则是另一个关键点,如果各级管理部门都能少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那么到基层剩下的就是落实政策的“干货”。曾有报道称某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做法就是要求基层报送整改方案,过段时间要求报送整改情况,殊不知最大的形式主义在自己身上,本末倒置,典型的用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值得警惕。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没有人生来就喜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很多干部提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是痛恨不已的,但到了工作中却又搞起了形式主义。究其原因则是一些不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逼出来的。有的地方考核评价单纯只看台账、看资料,为了在考核中拿到好的成绩,只好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写材料、做台账,真正落实的精力大大减少。有句戏言“工作做得好,不如PPT做得好”,党员干部也是人,为了自己的饭碗和前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就不奇怪了。评价一个干部,关键是看上级的部署落实的怎样,问题解决得怎样,人民群众的评价怎样。当然“留痕”可以从侧面了解工作落实情况也有其科学性,不可全盘否定,但不能唯“留痕”、唯材料,走向极端。考核评价机制关键的还是看问题解决了没,看群众的意见怎么样,辅以工作材料,综合去评价。

(四)提高工作能力。必要的检查考核是检查工作落实,促进工作的有效方法,但要衡量清楚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哪些文件是必须发的,哪些会议是可以合并开的,这些对领导干部工作水平提出了考验。要有效克服现在实际中一些地方存在的检查评比叠床架屋,文件材料层出不穷,会议越开越长越开越多的现象,就要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认真把握好度。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工作,把能否解决问题作为衡量工作必要性的尺子。真正发挥好各种检查考核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而不是搞成一种形式。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越是关键时期,我们越要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越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越要团结一致,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越要凝聚党心民心,汇聚转化为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戴焰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根源与治理[J].学术前沿,2018

[2]曹原.抓重点抓关键 精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11-15

[3]林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实打实[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2-22.

作者:广州发展燃料港口有限公司 陈锦兴

(编辑: 刘卓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