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露、赵方圆
一位失去右手的工作人员通过“意念”控制智能仿生手,弹出连贯而优美的乐曲;基于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让智能生产线“聪明”又“勤快”……第135届广交会正火热进行中,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大放异彩,其中既有传统产业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完美转身”,也有头顶“创造未来”光环的新兴产业焕发澎湃活力。
本届广交会,与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的参展企业近3600家,智能产品超9万件,超50%的参展企业应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术改造生产运营。在广交会现场,数字化、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背后折射出中国外贸企业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质生产力。
现场:以数智化增加产品“含金量”
制造业何以向高端化方向跃升?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关键。
“Amazing!”不少外商被2米多高的纯铁“变形金刚”吸引,纷纷驻足打卡拍照。这巨大身形的“变形金刚”是经过激光切割机按照图纸进行切割,进而组装、焊接而成。而从图纸到实物,全程仅需2~3天。高水平快速制作背后,数字化软件系统发挥了大作用。“装上自研的切割软件控制系统后,工作人员只需把图纸输入其中,站在机器外‘发号施令’,机器就会乖乖按照指令‘干活’。”参展商金威刻激光科技公司的卢敏说,数字化软件不仅给机器装上了“大脑”,还能增强其运行的响应速度,进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外贸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努力,不仅增加了产品“含金量”,还深刻影响了生产车间。本届广交会超过50%参展企业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改造生产运营。
“我们带来了电视、冰箱,还有针对海外市场的系列产品,均诞生于在全球建立的多个智能制造工厂。”四川长虹相关负责人说,特别是其中一款电视产品,背后有长虹“5G+工业互联网”这条“有魔力”的生产线的加持,通过全自动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实现了订单实时下发、物料自动传送、工序无缝衔接,智能化生产、柔性调度,让18条生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一天可实现1100个不同产品的生产,交付周期仅10.86天……也就是说,基于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让生产线既“聪明”又“勤快”。
正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加持下,中国外贸企业在产品、生产线等方面实现了“智造”跃升,企业带到广交会的货品展现了巨大变化,中国制造也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的道路。
秘诀:埋头研发只为“中国智造”
中国外贸企业能推出高含金量产品,其秘诀在于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秉持“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的科研精神,只为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手中。
广东杜尼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展位展示着9款用途广泛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品类的技术研发很烧钱,而关键技术的攻克主要得益于对技术保持着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该公司总经理肖艳梅回顾道,企业从2013年便开始着手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在海内外的智能团队和科研人员的协同努力下,已经积累了海内外多项产品专利,涵盖了路径规划、多传感器融合、避障等核心领域。
其实,这家机器人公司孕育于一家主要生产销售数字音响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公司——广东雷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数字音响,到智能移动机器人。两种产品跨度大,却依旧练就了一身“本领”,而这恰恰是中国制造从传统制造加速跃升为科技智造的一个生动缩影。
数据显示,这届广交会参展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5500家,比上一届增长20%。预计现场展出的新品超100万件,绿色产品超过45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超过25万件,比上一届都有增长,有超过1万家参展企业的研发投入在总销售收入中占比超10%。
这些含金量高的高新企业,正不断通过广交会这个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助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来自中国的新动能。
专家
以科创点燃新质生产力“爆点”
“广交会不仅是传统外贸商品的盛会,还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字化产品的交流盛会。”曾编著有《广交会——中国第一展》的广东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教授孙波表示,这向世界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外贸产品的高科技属性,证实了中国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企业的产融结合方面达到新的高度,助力中国企业站稳世界舞台,走向世界前列。
在新质生产力浪潮澎湃的当下,众多的外贸企业正加紧步伐抢占新赛道、发展新模式、激活新动能,以科技创新点燃新质生产力“爆点”,以新质生产力为帆向高质量发展远航。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