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精彩广州 相约广州 文化演出

传奇重启! 原创歌剧《马可·波罗》载誉归来

www.guangzhou.gov.cn2024-04-29 17:09:50来源: 广州日报

歌剧《马可·波罗》过往演出剧照

传奇重启,载誉归来!5月3日~4日,歌剧《马可·波罗》将登陆广州大剧院,“重启”马可·波罗的故事。这部由中文演唱的三幕歌剧,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中演院线总制作、广州大剧院执行制作。波澜壮阔的史诗格局,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彰显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和人文风采,抒发了对人类和平、世界和谐的赞美和祈颂。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素芹 图/主办方

中西融合结硕果,《马可·波罗》曾回到“家乡”意大利

马可·波罗是历史上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

歌剧《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携手合作、中西文化融合的成果。该剧主创主演团队来自世界各地,由中国当代深具影响力的诗人韦锦编剧,德国作曲家协会会长恩约特·施耐德作曲,2018年首演由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前歌剧总监卡斯帕·霍尔滕执导,后由中国中央歌剧院导演施晶芙复排。该制作还邀请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多媒体创意总监卢克·霍尔斯、奥利弗奖最佳灯光设计得主布鲁诺·博艾特、埃利奥特·诺顿奖最佳服装设计得主艾玛·瑞欧特加盟创作。

2018年5月,歌剧《马可·波罗》在广州大剧院首演,引发世界各地高度关注。英国《金融时报》对这部剧给出了四星好评,美国最古老的古典音乐杂志美国音乐年鉴《Musical America》深度报道了这一文化盛事,《马可·波罗》也入选其“2018年度中国十大音乐事件”;2019年,《马可·波罗》到访泉州,又回到“家乡”意大利,在米兰达尔·维尔梅剧院和热那亚卡洛·费利切歌剧院上演,这是首部作为意大利剧院歌剧季开幕演出的中国原创歌剧;2020年,广州大剧院院庆十周年之际,《马可·波罗》联动线上线下献上了“特别版”。

五一假期亮相广州大剧院,马可·波罗的故事“重启”

2024年恰逢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歌剧《马可·波罗》载誉归来重新复排,5月3日~4日将在广州大剧院的舞台上“重启”马可·波罗的故事,让广大观众跨越山河,触摸历史,续写中意友谊。

复排导演施晶芙是中国中央歌剧院导演,歌剧执导经验非常丰富。此次复排还邀请到王凯、周凡、王云鹏、刘颖、田浩江、冯国栋、戴宸、翟晓寒、杨帅、斯楞河等人气与实力兼具的歌唱家坐镇,由国际指挥新星钱骏平执棒,近200人的庞大演出团队再现这部美轮美奂的史诗巨制。

《马可·波罗》的编剧韦锦在当代中国诗坛深具影响力,在他的笔下,歌剧作为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中文的加持下变得充满诗意,意味隽永。在韦锦的笔下,《马可·波罗》从序幕到尾声,每一环节都试图设置隐形的铆接榫扣,以求密实和有力;人物彼此对峙或牵制,紧相呼应或排拒,让剧情在不同角色之间,在不同向度的力量推动下,构成递延式的动态平衡。

如果说将中文的诗意融入西方歌剧形式对韦锦来说是一个挑战的话,那么处理好汉语声韵和音乐旋律的协调对德国作曲家恩约特·施耐德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施耐德不懂中文,“中文的发音和语言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想办法去翻译所有的台词,我把台词录进录音带里,一字一句地、一夜一夜地去听这些录音,从这些中文的词里寻找欧洲的旋律。”

《马可·波罗》的舞台布景由一个直径14米的大转盘和近20幅投影卷轴组成,大转盘上是阶梯式的舞台,最高处达6米。随着剧情发展,转盘转动,出现各种道具,卷轴升降,呈现出不同场景,转动的舞台很好地表达出空间的变换和时间的更迭,表达出在历史巨轮的推动下不同人物的命运变化。而通过投影制造舞台惊喜的手法,正是英国视频、多媒体大师卢克·霍尔斯的拿手绝活。和卢克搭档的是英国灯光设计师布鲁诺·博艾特,曾凭借《弗兰肯斯坦》获得2012年奥利弗奖最佳灯光设计。

英国服装设计师艾玛·瑞欧特为《马可·波罗》设计了超过360套服装,用到1800件各色布料和配件。在经过一年半缜密的构思、研究资料后,她亲自到中国最大的影视服装制作基地定做,很多都需要人工缝制,从布料的挑选到板式的制作也由艾玛亲自把关。走进服装间,仿佛走进了马可·波罗所在的十三世纪,穿梭在中亚古城撒马尔罕、元大都、南宋杭州、热那亚,犹如经历了一场穿越之旅。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