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新闻聚焦

纵深推进河湖长制 幸福河湖持续出彩

www.guangzhou.gov.cn2024-07-11 15:35:25来源: 广州日报

水清岸绿皆是景,人水和谐幸福来。近年来,广州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实现人民群众对河湖管护治理成效的期盼,幸福河湖持续出彩,让每滴水都成为幸福源泉。

近日,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2023年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其中黄埔、荔湾、天河、海珠4区考核结果为优秀,增城、南沙、越秀、从化、白云、花都、番禺7区考核结果为良好。

文/杜娟、穗河轩

成效显著

水安全持续巩固 水环境稳步提升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河湖长、各单位协同奋战,全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水安全持续巩固。基本形成“堤防为主、堤库结合、蓄泄兼施”的防洪排涝体系,成功抵御台风“苏拉”“海葵”等极端天气;完成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78宗,数量全省第一。

水环境稳步提升。全市重点区域500条一级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2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85%。水资源持续优化。荣获“广东省水效领跑者城市”称号;各区均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黄埔区入选全国23个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

幸福河湖持续出彩。黄埔区南岗河通过国家幸福河湖建设成效评估;流溪河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增城区派潭河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建设名单,增江画廊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荔湾区碧道建设工作获省河长办激励;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从化区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入选省水经济试点项目。

治水经验持续推广。2023年在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省水利工作等会议上,广州均作为先进典型发言。海珠区率先探索建立“河湖长+公检法”治水机制,相关做法被省河湖长制工作简报刊登。两项河湖长制“广州经验”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202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全国参考借鉴的38条黑臭水体治理经验中,广州占14条,数量全国第一。

各美其美

羊城处处“人水和谐、秀水长清”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市各区抓实抓细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人水和谐、秀水长清的宜人美景在羊城各处都有精彩呈现。

黄埔区——打造大都市小流域幸福河湖建设样板

在广州黄埔,南岗河成为全国首条通过水利部复核评估的幸福河,被誉为大都市小流域幸福河湖建设样板,打造了“十米河宽、百米河滩”的都市生态绿廊,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为改善区域营商环境、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去年以来,黄埔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18条黑臭河涌保持“长制久清”,墩头基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14个水功能区水质在Ⅱ类至Ⅳ类之间;18条重点一级支流全部消除劣V类,其中17条达到或优于Ⅲ类,1条为Ⅳ类水质。

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得益于黄埔区持续完善河湖长组织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动态更新河湖名录,全区设置三级河长125名、四级湖长63名,实现全区河湖“见河长”“见湖长”。构建“河湖长+河长制办公室+职能部门+基层河湖管护队伍”的全覆盖河湖管理体系,串联河涌巡查、水面保洁、绿化管养、管网维护、志愿者护河队5支队伍,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巡查—交办—整改—督导—反馈—核实”河湖日常管护闭环工作机制。对标对表河湖长制考核要求,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各街镇年终目标绩效考核,通过年初分责、季度督责、年底考责,全面量化评估各部门、各街镇工作开展情况,健全河湖管护“责任链”。2023年,三级河长巡河18595次,发现整改问题539宗,按时整改率100%。各区级河长深入现场调研督导90余次;各街镇级河长深入现场协调解决各类涉水问题近150次。

荔湾区——实现河长巡河从“形式履职”到“成效履职”

作为“最广州”的老城区——荔湾,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而得名,水既塑造了荔湾千年商都的内在基因,也折射出荔湾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

近年来,荔湾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完善“党建引领、河长牵头、科学治理、各方参与、齐抓共管”治水体系,不断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

荔枝湾涌

坚持高位推动,以健全责任体系夯实治水保障。由党委、政府主官担任双总河长,组建区、街、村(居)、河段长四级共计145人的河湖长体系,明确每一名河长责任河涌,划清水域保护“责任田”。

坚持有名有实,以深化河湖长制落实提升治水效能。严格实行河湖长制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综合评价、部门绩效考核、落实奖惩机制挂钩,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截至2024年5月,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5760余次,上报并解决问题2164个,真正实现河长巡河从“形式履职”向“内容履职”“成效履职”转变。

坚持党建引领,以攻坚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治水基础。将支部建在项目上,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支部、一个专班、一套方案”的模式,成立3个重点治水项目临时党支部,让临时党支部成为助推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

坚持共治共享,以丰富宣传手段完善治水格局。不断壮大民间河长队伍,组建巡河护河志愿者服务队,建设民间河长工作室,携手市河长办、团市委在沙面岛建立全市首个志愿治水驿站。

天河区——治水格局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纵深发展

今年端午节,天河区猎德涌热闹非凡,上百艘龙船沿着珠江水网接踵而来,龙舟争流竞渡,猎德涌两岸彩旗飘扬、人潮涌动,一片欢欣,猎德涌从昔日的黑臭河涌变成了水清岸绿、白鹭翩跹的幸福河。

猎德涌的华丽转身正是天河区治水的缩影。2023年以来,天河区认真践行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坚持定量分析、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分类实施,多方联动、强化保障,推动各项河湖长制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全区40条河涌持续实现不黑不臭、“长制久清”,珠江猎德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质,2023年水质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一,车陂涌、猎德涌等5条河涌水质较2022年提升一个类别,车陂涌入选广州市第一批15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天河区以流域为体系、网格为单元,系统集成推进水环境治理,推动治水格局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纵深发展。

注重源头减污、源头治理,全力攻坚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坚持定量分析、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分类实施,多方联动、强化保障,逐一细化未达标排水单元建设策略和措施推进整改,市总河长令第4号排水单元任务面积达标率98.80%,努力实现雨水污水各行其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全面排查梳理影响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效果的问题,具体到问题点位,制定一渠一图一表,形成任务清单,采取工程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挂图作战、限期整改,巩固合流渠箱治理成效,全面完成7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任务。

海珠区——“一队一涌”实现城中村河涌志愿护河全覆盖

今年4月,“守护碧水长流,共筑绿美海珠”——海珠区“青春巡河记”河小青城中村护河行动之2024年世界地球日定向巡护主题活动在海珠区水博苑举行。活动中,广州市河长办和海珠区河长办分别新聘任了一批民间河长,120名青年志愿者通过定向巡护打卡任务“兑换地球碎片,点亮地球”。

“青春巡河记”河小青城中村护河行动,以“一队一涌”的形式实现城中村河涌志愿护河全覆盖,已经成为海珠区推进河湖长制的特色品牌。

2023年以来,海珠区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以河湖长制为主要抓手,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实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基础。

海珠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河湖长+公检法“1+3”治水机制,成立全市首个“水生态资源保护检察官办公室”,严厉打击震慑涉水违法行为,有效解决多宗污水偷排污染水环境的问题,推动多个排水单元“硬骨头”达标创建。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河长办监督问责工作制度和区级河湖长制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区河长办与区纪委监委、街道纪工委、村(居)纪检监察联络站三级监督力量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水环境保护责任落实落细。

海珠区石榴岗河入选第一批市级美丽河湖。

深入打好雨污分流攻坚战,区河长办与公检法、生态环境、城管和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推动,排水单元达标率达到89.14%,73条合流渠箱改造进度达到99.83%。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排查整治全类型污染源445宗,清捞水面漂浮物9000多吨。

一以贯之

继续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市河长办表示,推进河湖长制要一以贯之,不断深化,下一步将继续督促推进四方面工作。

全面强化河湖长制落实。贯彻落实2023年第1号市总河长令,加强河湖长制工作日常监督检查;加强河长履职培训及监督考核,压实压紧各级河湖长和各单位治理保护责任。

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强化污染源防控,加强排水设施、工程建设等精细化管理,常态化推动“散乱污”场所、“四乱”问题整治;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城镇、农业农村、工业、船舶港口污染“多源共治”;全面落实2024年第1号市总河长令要求,高水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持续加强水域保洁监管和执法检查。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提速增效。加快推进水库堤防建设、排水单元达标、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等各项治水任务,统筹提升防洪排涝系统韧性;按计划开展河湖健康监测评价与管理保护基础工作。

全面增强全民治水氛围。持续提升全民治水“共筑清水梦”品牌影响力,巩固“志愿治水驿站”精品项目建设成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海绵城市建设

让城市会“呼吸”更宜居

文/杜娟、穗水轩

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会“呼吸”更宜居!2021年,广州市成为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城市,截至2024年6月25日,全市上报住建部管控平台的564个项目已全部完工;成功打造24个海绵城市建设典型示范片区。

2023年5月市水务局印发《广州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真抓实干激励工作方案》,对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大、成效明显、中央财政海绵城市示范补助资金执行率达到100%,以及建设完成情况达到当年要求,且排名前三位的区予以激励。《方案》设置达标面积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示范片区打造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日常检查、高位推动、培训和宣传情况、排水分区监测评估情况、自评报告及日常工作配合情况等多项评价内容。经综合评价,2023年海绵城市考核前三名为荔湾区、白云区、黄埔区。

荔湾区:揭盖复涌,重现自然景观

荔湾区作为老城区,成片开发建设难度较大,在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采用“+海绵”的模式开展各类型项目建设,对片区内径流雨量进行控制。通过暗涵揭盖复涌,重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岭南水乡特色。结合水闸泵站建设实现区域内联调联控,充分发挥河道调蓄功能,达到防洪排涝的目的。

沙面志愿治水驿站揭牌。

荔湾区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打造了一批优质的示范项目及示范片区。其中驷马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大坦沙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被评为广州市A等示范片区。

黄埔区:积极探索“海绵引领区域发展路径”

黄埔区围绕“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海绵示范先行区,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高标准海绵,中北丘陵山地+山地型河流”的三大特色,解决“山洪为主的水安全问题,雨污合流污染为主的水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为主的水生态问题”三大关键问题,积极探索“海绵引领区域发展路径”。

2020—2023年共打造示范精品项目34个,并完成知识城九龙湖-凤凰湖、科学城小乌涌两个A等示范片区的打造;积极推进源头地块雨水调蓄利用设施建设,鼓励鞍钢联众、广州石化等11座人工调蓄设施开展雨水回用,充分挖掘金坑水库、木强水库等自然水体生态补水潜力。

白云区: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优化城市开发策略

白云区以“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优化城市的开发调控策略。打造白云新城的中部、北部及陈田村两个A等示范片区,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使城市自然本底与建筑空间相互融合,构建“云山珠水”自然生态格局。

通过沙田水库、大源水库等13宗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布局,辅以预腾空手段,实施联合调度,减轻下游防洪、排涝压力;实施均禾涌、夏茅涌等清污分流工程约40宗,同时以“+海绵”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建设,控制雨天面源污染,减少径流污染负荷,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本版图片/采访对象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