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闲聊时,有人说起家里的书太多,也没时间看,于是现在不买新书了。大家听了纷纷点头,看来都有类似的烦恼。一番交流后,我给出建议,不能让书架上的藏书成为心理负累,必须让书流动起来,不断更新读物,保持知识的更新迭代,避免成长停滞。
几年前,我也有过一段暂停买书的心路历程。因为经过多年“毫无节制”地买买买,书架上已“书满为患”,桌上、梳妆台上也都架满了书,不少书干脆就入住了床肚里。书积攒得多了,家人也抱怨。
新买的书无处栖身,还要经常为挤占了生活空间而腾挪流转,于是便有了暂时不添新书的念头,哪怕遇到特别喜欢的好书也忍着。日子久了,不再喜欢逛书店了,读书的兴趣似乎也随之枯竭了。不再买书的代价是巨大的,意味着不再吸收新知识新理念,意味着主动停止了成长进步。
有一次,读到袁枚的诗:“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对照自身状况才醒过神来,书架上塞满书,读完的却没有几本;把好书都束之高阁,读书潦草而不知味,与蠹鱼何异;虽周围书香萦绕,终日所食的却是糟粕。有了这番开悟,我决定开始对家里的书做“断舍离”,逐步重拾阅读的愉悦感。
根据我的切身体会,随着年龄累积、阅历渐长,阅读口味也会随之变化,对书架进行清理很有必要。十年前我特别喜欢读言辞优美的散文,如今读来却觉得有些甜腻。有一段时间喜欢写时评,积攒了不少时评集,但“时评”也容易过时。一个时期特别钟爱装帧精美的书评类书籍,这会儿重读感觉形式大于内容。这些书不太可能再读,不清理只会在书架上积灰生虫,还挤占了新书的空间。
大刀阔斧清出来的书,多达几百册,怎么处理呢?
一部分卖掉,通过二手书交易平台,既能让书流动到需要的人手上去,还能换点银子再购书。
卖不掉的就拿去换。八月的南国书香节设有换书区,只换不卖。在书堆里挑挑选选,换回自己感兴趣的,这种淘宝的惊喜感不是网购新书可比的。每逢南国书香节,我都要拖着大行李箱去好几趟,几年下来,书架上的书几乎都换了个遍。
再留一些赠送亲友。有一些颜值高、质量好的书,舍不得简单处理,我喜欢留作小礼物送给同样爱读书的亲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朋友们知道我是爱读书的,也会回赠自己读到的好书。偶尔收到朋友寄来的书,有些是自己一直渴求的,有些是我少关注的新题材,亲情友情在交换阅读体会间得到了升华,就是另一种快乐了。
除了减存量,更为重要的是遏制增量。现在的我买书更为冷静,可买可不买的坚决不下单,图书馆能借到的先借阅再评估有没有购买的必要,能寻到电子版的先读读再决定是否买纸质的。如此这般,书架上的“增量”没那么汹涌了,还不断有流出的,有些书读完后也及时处理,家里的书架真正成了“流动的盛宴”。
书架流动起来,读书便更加知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着瘦身后的书架,丰富而松弛,整洁而清灵,阅读的心情也更为愉悦轻灵。
(刘小标)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