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评论员谭敏
时下,热搜词条是很多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然而有些热搜却是“网络水军”精心策划的一场闹剧,甚至花5万元“宣传费”就能登上热搜榜。近日,河南省新乡市公安局成功端掉了一个拥有大量“网红”“大V”账号的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76人,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
网络水军的兴起,与互联网的发展相伴随行。几乎在每个网络平台上,都有水军的身影。电商上的销量和好评,可能是有人刷单;直播间的众人疯抢,可能是买来的流量;热搜上的关注热点,可能是有人在刻意引导……
水军之害,不仅仅在于搅浑了网络空间的一池清水,更在于对真相的抹杀和掩盖。用虚假的评论和点击来编造谣言、颠倒黑白、误导公众,让网络空间乌烟瘴气。近年来,多个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事后都被证明背后有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比如,重庆“胖猫”事件,警方通报显示,“胖猫”姐姐刘某在平台购买流量,扩散传播“胖猫”与谭某之间的片面信息来提升热度,以达成个人目的。你以为自己追的是热点,看到的是真相,支持的是正义,但有时这种热点却是人为制造,甚至是刻意扭曲的,离真相十万八千里。
此外,水军还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害网民合法权益,损害网络消费的健康生态。网购时,不少网友都习惯通过查看店铺的信誉度、评分、商品成交量以及其他网友的评价来判断商品的好坏,进而决定是否购买。可是,在一些网购平台,一些商家为了获利,请“水军”刷好评、刷销量已成行业潜规则。你满怀期待买回一款排行榜上的热销商品,开封后却发现粗制滥造;你在直播间激情下单一款满屏“好评”“回购”的产品,收到后竟发现货不对板……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是对网络消费生态的严重破坏。
网络空间已是人们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打击“网络水军”还网络空间清朗,已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加大了对网络水军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已侦办“网络水军”相关案件800余起,关闭账号140余万个,解散群组1万余个,关停涉案网站平台1200余个,涉案金额总计80余亿元。
“反水军”措施不断加码,可是关闭账号、关停网站后,仍有新水军不断冒出。网络水军怎么就成了网络社会的“牛皮癣”?一方面是因为灰色产业链获利甚巨,让一些人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网络水军”呈现出模式化、集团化新趋势,操控流量手段更加隐蔽,让监管力有不逮。
这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力量、重拳出击,对“网络水军”露头就打,提高其违法犯罪成本,更要完善长效机制,加强与平台的合作,通过算法等方式加强技术监管,及时发现并切断网络水军之“流”。公众也要提高警惕,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辨别力。通过多方协作,持之以恒,绵绵用力,打团伙、切链条、铲土壤,让网络水军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确保网络生态天朗气清。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