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事关民营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保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强司法保护等方面问题,向政府部门提出询问。受市政府委托,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现场回答询问。现将专题询问会内容摘要刊登。
文/魏丽娜 通讯员穗仁宣
构建“大企业供地、中企业供楼、小微企业供房”产业要素供给体系
为民营企业办理“三旧”项目用地审批367.88公顷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弓鸿午:用地门槛高、用房成本高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此政府做了哪些工作?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堪强:一是加大中小企业用地保障力度,产业用地保障向制造业集中倾斜,加大产业保障房筹建力度,扩大小面积工业用地供应,形成了“大企业供地、中企业供楼、小微企业供房”的产业要素供给体系。二是修订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政策文件,丰富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增加提前续期、租赁转出让规定。三是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旧厂房改造项目落地,2023年以来,全市为民营企业办理“三旧”项目用地审批367.88公顷。四是加大工业用地报批力度。上半年全市获批新增建设用地同比增长26.46%,其中工业用地是过去五年上半年平均值的1.40倍。五是主动为存量工业用地扩容和推广(M0)新型产业用地,2024年已完成全市11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扩容。六是推出“可招商土地库”,首期上线共3000+宗地、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七是先后出台四批涉及规划审批、土地供应、工程报建等97条惠企利民措施及相关政策,小切口解决企业痛点难点。
上半年提供招聘岗位92.82万个
已在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16个
累计发放人才绿卡15412张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罗玉忠:企业用工普遍存在“招不够、留不住、用不起”的问题。目前政府有哪些政策支持?如何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明华:对民营企业急需引进的紧缺型人才,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培育青年创新人才。目前全市已在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16个。二是实施精准引才政策。2019~2023年,广州市、区人社部门办理引进在职人才入户共32.7万人。三是实行人才绿卡制度。截至2024年8月,累计发放人才绿卡15412张。四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专技人才申报职称。民营企业专技人才申报职称评定,与公有制单位专技人才一视同仁。2023年度我市非公企业职称申报人数占总申报的47.72%。
在降低用工成本方面,一是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二是发放社保补贴减轻企业用人成本。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支出5.38亿元,惠及企业8.28万家次;小微企业社保补贴支出4.74亿元,惠及企业4.23万家次。三是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助力创业企业发展。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1笔共9.75亿元。四是搭建招聘平台降低企业招工成本。上半年,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881场次,参会企业3.16万家次,累计提供招聘岗位92.82万个。五是开展小微企业劳动关系公共事务托管服务降低管理成本。截至目前,劳动关系公共事务托管企业3691家、覆盖劳动者累计达5.2万人。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354家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47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8686家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闵卫国:我市在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有哪些措施?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黄符伟:认真贯彻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3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4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686家。一是构建政策矩阵。先后出台了《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广州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方案》,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和优质中小企业,市财政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奖励,此外还有贷款贴息、技改配套奖补等扶持措施。各区也出台了相应配套激励政策。二是健全服务体系。建立一个培育库,成立一个促进机构,开发一套自测程序,建设一个培育学院,引导支持企业对照国家、省、市三级专精特新企业梯度申报条件,向“小巨人”企业进阶发展。三是优化融资环境。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投融资,推出“善新贷”“小微科创贷”“智造精新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举办“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路演活动。
重拳出击开展卫企行动 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岳练:公安机关在加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方面有哪些做法?下一步有何工作计划?
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刘坚: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重拳出击开展卫企行动,严厉打击合同诈骗、侵犯商业秘密、串通投标、职务侵占等突出犯罪,加大追赃挽损力度。严格依法强化执法协作审核,针对要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涉企协作,依法审慎审核,提出精准法律意见,及时阻止不规范执法协作。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防止未经协作报备审批在我市开展抓捕、查封扣押冻结等执法行为,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二是提高企业合规经营意识。开展多维度法治宣讲活动,针对行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行业合规建设,促进企业合法经营。围绕我市互联网游戏、直播行业规模较大的情况,研究分析套用版号、涉网络赌博等突出问题,提出指导性解决方案。
下一步,将加强刑事犯罪打击力度,形成强力震慑,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加强异地公安机关办案协作审核,进一步规范适用强制措施;加强普法宣传和培训,提升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和行业自律意识。
建立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风险补偿年度最高额度10亿元
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网络 引导合作银行敢贷、愿贷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肖毅东: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俞薇:在信贷风险补偿方面,建立了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年度最高额度10亿元,此外还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合作银行敢贷、愿贷。在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方面,初步形成以市再担保为核心、各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节点、批量担保业务为抓手的政府性融资担保网络。在畅通多渠道产融对接机制方面,持续实施产融对接“金桥工程”,便利银企对接。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全市上市民营企业183家。
“穗好办@企”成为新的广州名片
实现一网全服务、一键快兑现、一企一空间、一呼即响应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沈奎:“穗好办@企”能为企业带来哪些便利?为什么仍有部门未在该平台提供服务?
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陈育良:“穗好办@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便利。一是“一网全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主题服务,只需登录一个平台即可找到各个阶段的涉企政务服务。二是“一键快兑现”。梳理政策办理事项和标准化流程,以清单形式一次性列出申报所需材料及要求,符合“免申即享”条件的只需一键确认。三是“一企一空间”。提供个性化服务,以企业用户为中心精准推送专属惠企政策和服务。企业可以一键出示“红棉码”,即时调用证照实现业务通办。四是“一呼即响应”。企业在平台提交的诉求,可以做到“随问随办”“询办一体”,更加精准地享受政策红利。
关于部分政府部门未能在该平台提供服务,主要是因为平台运营时间不长,与各部门的对接仍处于磨合期。今年5月份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涉企服务汇聚工作。与年初对比,平台从对接14个部门33个服务平台提升至22个部门54个服务平台;从2个区11项区级服务增加至11个区43项区级特色服务。
支持超2400家次民企申报省市境外参展专项资金
合计支持金额超5000万元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慧:商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扶持民营企业、做好稳外贸工作?
市商务局副局长吴伟华: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024年,组织760多家民营企业参加第135届广交会。支持超过2400家次民营企业申报省市境外参展专项资金,合计支持金额超5000万元。省、市两级财政设立出口信用保险专项资金,2023年省、市两级信保资金拨付民营企业超4800万元。二是关地协同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组织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印发《2024年广州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实施智慧口岸建设5年规划,全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同时,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解决好通关退税、海运供需等现实问题。三是政企联动提高服务企业质量效能。市领导带头开展“暖企服务”,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建立全市稳外贸优结构工作机制,成立了重点商品通关工作小组等6个工作小组,航空口岸有常驻工作队服务企业。
2024年上半年全系统对列入清单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立案344宗、不予处罚149宗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如清:仍有企业反映存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行政执法中包容审慎监管的原则和主要做法是什么?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吴少斌:一是推进综合查一次。统筹制定检查计划,完善联查工作机制,优化动态综合监管,促进检查结果共享,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精准施策”。二是推行包容审慎触发式监管。将“四新经济”等重点支持企业录入包容审慎监管企业主题库,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除根据举报投诉、转(交)办等线索实施“事件触发式”检查外,原则上免除“双随机”抽查。三是推广落实柔性执法。推动落实《广州市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2024年上半年全系统对列入清单的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立案344宗、不予处罚149宗。对未列入清单但符合法定情形实施的不予立案140宗、不予处罚336宗。
取消投标保证金 加快实现政府采购“零成本”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燕:请介绍一下政府在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参与政府招投标和集中采购中做了哪些工作。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刘志广:近年来,我市严格贯彻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精神,净化政府采购市场,支持民营经济积极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各级预算单位的采购活动均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开展,确保政府采购信息公开透明。积极简化政府采购程序,民营企业供应商均可通过简单备案进驻,直接参与提供我市集中采购目录以内产品和服务等。进一步规范资格条件、采购需求、评审标准、公平竞争等,整顿对民营企业供应商差别或歧视待遇行为。
同时加快实现政府采购“零成本”,取消投标保证金,鼓励对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免收履约保证金。建立政府采购资金预付制度,方便民营企业供应商回笼资金。推广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政府采购中标(成交)供应商可凭借合同的财政付款作为主要还款来源。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