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新闻聚焦

大湾区 大发展 大动能

www.guangzhou.gov.cn2024-12-09 11:46:24来源: 广州日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候翔宇、叶作林

12月7日至8日,由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主办的广州论坛2024年年会举行。论坛以“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迈向世界最好湾区”为主题,举办“巅峰对话,2025年国内外政经形势预测会”和研究院成果发布会,发布了《2025年国内外政经形势预测》等六项年度研究成果。其间,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推进我国及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开放及国际合作等重要议题,展开对话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经济“内卷”应寻找增量向外突破

今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经济的“内卷”状态影响着营商环境,甚至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阻力。

如果传统“三驾马车”不灵了,科创技术就是新的增量和突破口,国内企业需要加快提升自身的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表示:“世界上投资什么都会过剩,房地产、教育都会过剩,但是投资科创永远不会过剩。”

破局“内卷”的另一个思路是高水平对外开放。

7日当天,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研究成果《精准单边开放》,报告研讨国家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方面存在的思路和具体举措,并提出建议:以精准单边开放为重点,撬动多边双边,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强调按照自身发展需求推进单边开放,主动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与国际实现对接融合,尤其是通过系统的体制改革获取动力,消除内外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壁垒。

建设具有战略支点意义的世界级湾区

在2024广州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院长何冬妮发布了《地域嵌入型世界经济平台——全球四大湾区比较》报告,结合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上其他三大湾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进行的比较研究。

何冬妮表示,大航海时代塑造了早期的湾区经济,在十五到十八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欧洲湾区萌芽破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全球贸易生产网络的扩大,具有区域影响和全球影响的枢纽型湾区就开始形成。“湾区是海权这种控制力的重要组成,就像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世界。湾区就是支点。”

什么样的湾区可以被看作能够“撬动世界”的世界级湾区?报告指出,世界级湾区定义为以创新力为核心支撑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有四大基本功能:从“0”到“1”的原始创新策源功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集聚功能、科创要素流动及配置枢纽功能、开放生态培育创新的功能。

如何成为世界级湾区?湾区的影响力来自发展力,发展力根源于创新力。“影响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通过打造地域嵌入型的世界级经济平台形成的。”

地域嵌入型经济平台是郑永年提出的原创性概念,明显特征就是发展所需的创新资源要素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嵌入性。“通俗来说,就是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人才、资本来了不想走,想走也走不了。”

当前,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口,粤港澳大湾区机遇何在?

从大湾区的现实条件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在国家大开放、大发展的赋能下,大湾区与世界贸易网络、生产网络、创新网络深度互嵌,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货物服务、人员资本、信息往来流动的枢纽型湾区。

从基础科研方面看,大湾区有诸多著名的高校,也有很多国家实验室和高水平研发中心,在应用技术方面,珠三角拥有密集而且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产能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全球领先。

从产业的集聚功能看,当前大湾区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多个国际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说像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先进电池材料集群,还有像东莞的智能移动终端集群,更有广州、佛山超高清视频、智能家电集群等。  

大咖说

加快发展广东城市群,增强穗深中心城市功能。推动广东城市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方面,构建分工竞争和谐的城市群,形成比翼齐飞、串联成链的新沿海开放带;另一方面,强化穗深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

要走出“内卷”,就要增加新的经济活动,向外寻求增量,尤其是要将科创技术作为新的增量和突破口。如果传统“三驾马车”不灵了,科创技术就是新的增量和突破口,国内企业需要加快提升自身的科技和产业竞争力。通过适当放松监管释放发展空间,用技术科研、基础科研、金融服务新“三驾马车”来驱动新经济的发展。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超大规模优势,推动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和各产业具有非常弹性的生产方式,不同企业、产业之间的贸易交往非常频繁,这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各企业、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比较优势,寻找成本最小的生产路线,形成产业协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