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新闻聚焦

艺博会4天累计交易额3.5亿元

www.guangzhou.gov.cn2024-12-17 17:37:06来源: 广州日报

参展艺术作品

广州艺博会现场

熊绍斌

数说艺博会

广州艺博会是中国最早创办的艺术博览会之一,历经三十载的沉淀。本届艺博会的作品范围覆盖了美洲、欧洲、东亚、非洲的国家和地区,现场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吸引1000家艺术机构和众多艺术家参展,展出约20000件原创艺术作品,涵盖传统绘画、雕塑、现代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及数字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本届广州艺博会上,4天的展览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的现场观众,同时线上直播和短视频的浏览量达到8456万人次;有近七成的展商在现场达成销售,4天累计交易额达3.5亿元。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广州艺博会在促进艺术市场交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影响力,为艺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陆漪蔚

图/主办方、受访者提供

12月16日,为期4天的第29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艺博会”)在广州海珠区南丰国际会展中心L1-L2圆满落幕。本届广州艺博会的主题为“跨越”,提出了“艺术为基、人文融合”的发展主张,旨在实现地域跨越、学术跨越、质量跨越。

在本届广州艺博会上,4天的展览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的现场观众,同时线上直播和短视频的浏览量达到了8456万人次;有近七成的展商在现场达成销售,4天累计交易额达3.5亿元。

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交融

广州艺博会作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展示了国际艺术的前沿动态,也凸显了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本届广州艺博会通过精心策划“国际/中国港澳台艺术单元”“全国名家/岭南艺术单元”与“特别策划单元”的多元主题单元,打造了一场融合岭南特色与国际多元文化的艺术盛会。

在本届广州艺博会中,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共同参与,让展会现场呈现出广阔的文化视野与多元的艺术美学。其中,“中法建交60周年艺术特展”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亮点之一。

本届广州艺博会也注重本土艺术的展示。致敬大师板块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邮票原创艺术展”,展出了《西游记》《红楼梦》《牡丹亭》等经典文学作品系列的邮票原图,这些作品由汪慎生、陈之佛、张仃、周令钊、胡絜青、刘旦宅、詹同、俞致贞、田世光、戴敦邦、洪怡、屈贞、黄永玉等艺术大师创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教授李纲的“废墟——李纲水墨方式的再解组”,涵盖了影像、装置、架上、科技等艺术材料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发展。广东名家主题展:“道合——孙洪敏、王永、张彦作品展”汇聚了广东画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的杰出艺术家,共同展现了广东本土艺术的风采。同时,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福建德化瓷都画院等单位的加盟,为艺博会增光添彩,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现场展出了达利、毕加索、夏加尔等全球顶级艺术家的作品,还有李铁夫、李青萍、吴大羽、赵无极、吴冠中等中国艺术名家的作品。同时,还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现当代中国优秀艺术家的参与,展现中国艺术强大的发展后劲。

藏家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艺博会期间,艺术品交易活跃,交易数额突出,显示出广州艺博会在艺术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在买家组织方面,本届广州艺博会通过精心策划和广泛的宣传推广,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买家。这些买家不仅包括资深的艺术收藏家和投资人,还有来自各大艺术机构、画廊的代表以及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新兴藏家。艺博会组委会通过与国际艺术机构的合作以及利用多种渠道的宣传,确保了买家的专业性和国际化,为艺博会现场交易的活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天来现场交易持续活跃,无论是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还是现代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及数字艺术等新型艺术形式,都受到了买家的青睐。同时,艺博会的买家群体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其中“70后”“80后”在保持强劲消费力的同时,“90后”“00后”也加入了收藏艺术的行列,藏家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当代艺术收藏趋向明显。

探索艺术新商业模式

本报记者对话广州艺博会秘书长熊绍斌

广州日报:本届广州艺博会在策划方面有什么亮点?

熊绍斌:今年的艺博会更加精彩了,作品数量比往届更多,作品类型更丰富、有各种艺术形式,联动的地域也更广泛。几大策展单元、重磅主题展览是我们的特色。通过策展以及单元、主题的划分,可以把艺术作品的核心特点、主题更好地提炼出来,吸引观众,同时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读懂作品,有所触动,而这种更深入的了解,可能会促进购买行为和合作。

广州艺博会不仅带来市场效益,也有社会美育的责任,希望把优秀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公众。这些年我们不断邀请全国各地的专业机构、学术单位参与广州艺博会,希望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作品。比如致敬大师板块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邮票原创艺术展”,就是希望让大家看到艺术大师的真迹,加深对艺术的了解。

广州日报:广州艺博会在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发展上有哪些探索?

熊绍斌:广州艺博会在广州的展览只有4天,但我们的艺术运营是365天不断进行的。艺术商业化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些年我们在艺术专业市场积累了艺术家资源、商业运作经验,也正在探索一些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整个行业上下游的深度发展,形成产业链。其一,我们希望引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艺术品的商业买卖、投资领域,我们会为他们进行更加专业的艺术规划和服务。其二,我们联动了全国各地想融合、发展艺术的空间,形成“百艺绅艺术连锁”品牌,保证艺术品的质量和销售渠道,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空间之间也可以交流,比如对希望融入艺术的民宿、茶饮可以进行合作。其三,将大量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以“城市合伙人”的形式聚集起来,在线上进行艺术运营。这些“城市合伙人”可以给艺术空间带来巨大的流量,空间也为他们提供了艺术交流、探索的机会。

广州日报:广州艺博会多年的发展对艺术行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熊绍斌:广州艺博会整合了艺术家资源,把全国各地艺术家带来广州、把海外艺术家带来中国,让艺术行业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艺术专业领域之外进行商业探索,把更多的其他行业融合进艺术行业当中,比如跟茶饮、建材家具、设计等领域的合作,拓展了艺术行业的边界,通过深度的商业合作互动,为艺术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反过来也会促进艺术专业领域的发展。

广州日报:广州现在多了不少新的艺术博览会品牌,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广州艺博会的特色在哪里?

熊绍斌: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很好的。艺术博览会遍地开花、越来越多人参与艺术的市场推广,说明行业的活力在增加,更多的社会力量被整合到这个行业当中。参与的人、机构、资金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这个行业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

广州艺博会是综合性的博览会,我们以开放状态接纳各类艺术,不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希望不同艺术爱好者、投资商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会进行一定的筛选,把控艺术作品的质量,这是一个机构应有的学术态度。我们会在商业发展方面下更多功夫,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广州日报:对广州艺博会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期望?

熊绍斌:未来我们会不断提升专业品质,不断拓展发展边界,在产业链、上下游、商业模式、学术专业化等方面把广州艺博会做得更好。

在展览效果的呈现上,本届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理人兼教授李纲领衔策划的当代艺术展览,涵盖了影像、装置、科技等多种艺术材料表现形式,展现了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和创新性,这就是一个展览形式上的新探索,未来还会呈现更多新的探索。

我们必须拥抱艺术领域的变化,包括更年轻的收藏群体,新的艺术形式、审美,这四天也有很多数字艺术领域的艺术家跟我们交流。当然,这不只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所有艺术市场参与者提出的要求。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