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广州经开区五项指标全国第一

www.guangzhou.gov.cn2024-12-18 17:13:15来源: 广州日报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李剑锋 摄(资料图片)

全国第二

在2023年商务部对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广州经开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二,南沙经开区跃升至全国第七,增城经开区排名全国第79,累计前进了110位。

全国第一

广州经开区实际外资、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上市企业数量5个指标全国第一。南沙经开区实际外资指标排名全国第二、外贸进出口指标排名全国第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侯翔宇

星奔川骛,日月盈昃。2024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的第40个年头。

从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建设,到今年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升级,40年来,广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经开区在开放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广州已形成‘4个国家级+5个省级’经开区的发展格局,是我市拼经济的主阵地。”12月17日上午,在广州市“拼经济稳增长·经开区建设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累计获批设立9个经开区,其中包括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各经开区结合城市核心功能和园区资源禀赋,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错位互补发展,为广州经济发展全局增光添彩。

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广州经开区在获准成立后,就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开发区条例、全国第一个推行工业用地有偿出让、最早探索实施党政合一的“大部制”、建立“五区合一”管理体制。近年来,全市各经开区积极与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等开放平台联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被赋予“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重要使命,南沙区在协同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方面有不少创新举措。

在新闻发布会上,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南沙片区适用的对接国际高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已全面落地,自贸区提升战略16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175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年度制度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居全国自贸区前三。

未来,广州将深入实施“五外联动”,实施好“外资高质量发展20条”“外资12条”等政策,组织经开区赴海外招商,积极参加开发区对话500强、产业转移对接会等“投资中国”品牌活动,以及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展会,助力经开区拓市场、促投资,建好用好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9个经开区有超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是引领经开区发展的第一动力。

据介绍,广州市经开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全市4个国家级经开区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800家,9个经开区拥有超1400家研发机构和超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广州、南沙经开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强度分别达6.81%、5.48%,位居全国经开区前茅。

粤芯、华星光电、百济神州、康方、小鹏汽车、文远知行、图灵智算……近年来,随着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新赛道重大项目落户,广州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升,低空经济规模已超百亿。

广州经开区以占全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近40%的工业产值和14%的GDP,形成了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系列务实有效举措的缩影。通过打造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海丝城和广州国际生物岛“三城一岛”的重大战略平台“筑巢引凤”,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串珠成链”“集群发展”,以引进高端人才助力“以才引才”“以才引商”“以商引商”,以多元金融赋能经济“强肌健体”,大力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初见成效。

开放型经济的“压舱石”

前10月经开区外贸进出口额5981.9亿元

近年来,广州市经开区紧紧握住“招商引资”这把金钥匙,实现从“谋政策突破”、到“强要素集聚”“抓科技创新”再到“拼营商环境”迭代创新,加快打造“全球投资最佳目的地”,累计带动全市吸引36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穗投资兴业。

近年来,9个经开区每年创造全市近七成外贸进出口额以及八成以上的实际外资额。今年1—10月,广州市经开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5981.9亿元、实际外资24.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比去年提高1个和2.2个百分点。

港口兴,则外贸旺。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沙区充分发挥国际大港的开放优势,建成华南地区最大集装箱枢纽港、全国规模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累计开通国际班轮航线165条,集装箱年吞吐量近2000万标箱。

营商环境是开放型经济的现实需要。作为刚刚获批升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花都区正立足新的历史起点,谋划经开区发展建设。

近年来,花都区推出“亲商助企二十六条”2.0版等政策举措,设立“无事不扰”白名单,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区,创新“五证联办”的做法,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现代产业的“主力军”

经开区发展带动 广州逐步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经开区发展的带动下,广州形成汽车、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支柱产业,逐步集聚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美妆大健康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广州还在经开区率先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今年1—10月,9家经开区贡献全市约7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2958.9亿元。

据介绍,增城开发区围绕面板、芯片等泛半导体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六大领域高端电子新材料,规划建设占地1649亩的国家级电子信息新材料创新生产基地,补强华南地区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该区以广本增城工厂、北汽华南生产基地为龙头,建设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力争到2027年,培育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不少于300家,实现全区汽车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

当前工信部电子五所、海格无人信息产业基地、中汽研低空飞行测试场等都已落户增城,该区还引进九洲、智能防务装备与低空航空器产业基地等项目,力争到2026年实现低空经济整体规模300亿元。

作为广州北部增长极的主阵地,花都区新型工业化实践一直在路上。花都区建成了全市里程最长、范围最广的智能网联测试开放道路,世界500强采埃孚华南地区首个研发中心在这里投产,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法雷奥、马瑞利相继在这里设立全球智能交互研发中心、全球电子研发中心。全国首个城市级工业人工智能中心在这里搭建。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