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媒体评论

别让抢票软件成“抢钱”工具

www.guangzhou.gov.cn2025-01-22 15:15:26来源: 广州日报

明明官网上显示“无票”,为何“抢票软件”上却显示“有票”?近日央视《新闻1+1》栏目曝光其中真相——所谓“有票”,实质是诱导旅客买长乘短、买短乘长。抢票成功率是营销术,“加速包”更是噱头。

近年来,尽管铁路12306多次提醒旅客“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售火车票”,并强调“无论是否购买抢票软件的‘加速包’,购买成功率都为一致”,但仍架不住一些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何总有人对抢票软件“情有独钟”?我们不妨从其过去聊起——

2011年,12306平台正式上线,拉开了铁路网络售票的序幕。但网络购票也让网站面临巨大的访问压力,尤其在春运期间。在此背景下,抢票软件应运而生。其原理也不复杂,无非利用爬虫技术来刷新获取网站余票信息,再通过自动化、批量化等技术来模拟人工购票,重复至抢票成功为止。遥遥领先于人工购票的“抢票软件”开始受到追捧,也让不少人产生了惯性认知,误以为“抢票软件”百试百灵。

事实上,随着反制技术的升级以及实名制购票的完善,如今的抢票软件早已没有那么“神”,更多的还是利用“机器比人快”“高频刷票”这些小动作来实现抢票。可即便如此,对于急需购票者来说,仍有不少吸引力。这除了一些人对“抢票软件”有滤镜之外,还可能是被其理论上的可行性忽悠了——从原理上讲,占据了技术与速度优势的抢票软件,确实要比人工购票更快、抢票成功率更高。可现实中,在如今铁路12306系统的严密监控下,抢票软件的高频刷票行为有可能被识别并限制访问,甚至被纳入慢速队列。即便最终能抢到,可能也是因为铁路部门增加了运力或旅客进行退改签,并非抢票软件的功劳。所以说,所谓的“加速包”“成功率”,都是诱导消费的幌子,引人入坑罢了。

再退一步说,抢票软件实质上也是“抢”——从另一部分人手中“抢”走了购票机会。这不仅有违公平、扰乱了正常的票务市场秩序,还容易产生其他纠纷,甚至滋生助长了相关黑产。比如,有“黄牛”借机推销抢票服务和加速服务,向购票者收取高额押金和服务费,实际上无保障之余,更有可能带来次生安全隐患,如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被泄露,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抢票软件仍有市场,是多方因素所致,仍需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比如,优化布局,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尽可能扩大票源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此外,加强监管,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大对抢票软件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其实,作为官方唯一平台,12306就是最好的“抢票软件”。比如其推出的“候补购票”功能,并不逊色于市面上很多抢票软件。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