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杨朝露
非中国籍港澳永久性居民申办通行证后,5年内可多次往返内地;粤港产品碳标签实现互认,已发放112张广东碳标签证书……1月23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三批)》发布。省新闻办同日举行发布会,对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成果进行推介。
据了解,第三批16个典型案例涵盖了要素跨境流动类3个、民生融合类3个、营商环境类5个、重大平台建设类5个。“与前两批典型案例相比,第三批案例延续了创新价值高、示范效果好等特点。”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领域更广:拓展生态文体产业等新领域
除了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外,第三批案例还突出体现了领域更广、力度更大、层次更深三个特点。“第三批案例进一步拓展了规则衔接的领域,在生态环境、文体交流、产业协同等一些新领域,加快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朱伟介绍。
例如,省生态环境厅推动企业一次核查即可同时获得广东碳标签和香港碳标签两张证书,实现粤港产品碳标签互认,有利于提高企业碳标签被国际市场接纳的程度。省体育局推动粤港澳联合举办2024公路自行车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测试赛,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串联粤、港、澳三地,积极探索“一赛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制度创新。惠州市创新“一个联盟,一个标准,一站式服务”模式,打破与香港在组装合成建筑领域跨境协同规则机制壁垒,推动粤港组装合成建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力度更大:“说走就走随时北上”成为现实
“第三批案例在一些此前已经初步开展规则衔接的领域,实现了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则衔接力度不断加大。”朱伟说。在民众关注的跨境交通互联互通、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的领域,“软联通”正在不断提速。
例如,省公安厅推动为非中国籍港澳永久性居民签发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扩大了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签发群体,助力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据悉,非中国籍港澳永久性居民申办通行证后,5年内可以多次往返内地,无需反复申办签证,持证人入境内地后,每次可以停留90天,停留时间更为充裕,让“说走就走、随时北上”成为现实。
又例如,省交通运输厅推动跨境交通卡在粤港(岭南通·八达通)、粤澳(岭南通·澳门通)联名交通卡互联互通基础上,接入内地全国交通一卡通网络,实现香港和澳门与内地超300个城市公交地铁刷卡互通,便利港澳居民北上公共出行。截至2024年12月,岭南通·八达通交通卡累计发行超过6.2万张,累计交易347万笔;岭南通·澳门通交通卡累计发行约4400张,累计交易22万笔。
层次更深:横琴打造趋同澳门的生活环境
“第三批案例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全链条、全方位、全流程的集成式衔接,规则衔接深度进一步提升。”朱伟介绍,例如广州构建境外人才“考试+评价+认可”全链条政策体系,便利人才跨境流动,海纳天下英才。
横琴以“澳门新街坊”为载体,通过规则机制集成衔接,探索在教育医疗等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领域,全面打造趋同澳门的生活环境,有效促进了澳琴两地民生融合发展。如今,在内地首所澳门子弟学校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就读的澳门居民学生,享有参照在澳门就读学生的相应福利措施及获得等同的升学保送安排。
又例如,河套全流程建立衔接香港接轨国际的科研管理体制。截至2024年11月,选题征集制和团队揭榜制已发布12项榜单,已落地3个揭榜项目,政企联动制、同行评议制、项目经理制已落地4个试点项目,通过积极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推动内地与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软联通”。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