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新闻聚焦

向新向智向绿 广州11区今年这么干

www.guangzhou.gov.cn2025-02-07 16:01:04来源: 广州日报

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庄小龙 摄

在白云山上远眺广州城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汤南、何瑞琪、吴多、何钻莹、董业衡、耿旭静、曾卫康、廖靖文、陈钧圣、夏强

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昨日,广州市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共话高质量发展大计。

大会上,广州11区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发言,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各区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定位,谋划产业路径,锻造产业集群,拓展产业空间,吹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释放出凝心聚力加油干的鲜明信号。

锻造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大会上,广州多区提出打造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激活发展引擎,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越秀、海珠、荔湾——广州“老三区”,在承载城市悠悠文脉外,产业发展厚积薄发,集群成势。

越秀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首位突破,医药研发高地固本做强,带动核心CRO企业龙头齐聚,产业新集群朝向千亿目标数增“链”成;海珠区拓展数字新赛道,构建400亿级第三方数字营销产业集群,深耕营销执行细分赛道;荔湾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时尚消费品3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经济大区如何挑起大梁?既要有“勇挑”的担当精神,更要有过硬的“铁肩膀”“强筋骨”。优势产业集群正是担起大任的一方“铁肩膀”“强筋骨”。

广州第一经济大区天河提出构建天河“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将全力打造软件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时尚消费品等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经济强区黄埔区实施高端化引领工程,大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搭建“验证—中试—孵化”融合链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白云区则聚焦发展5个左右主导产业,建设“6+6+X”现代产业集群,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力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轨道交通、生物制造、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等主导产业,新引进新型储能重点企业20家以上,力争生物医药产业突破350亿元。

一个个产业集群不断崛起,挑起区县发展“大梁”,也构筑起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以科技创新擎动新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广州各区如何拥抱新浪潮,占据发展新机遇?道路只有一条——推动产业升级变革,向新向智向绿跃迁,以科技创新擎动新发展。

看广州之南,地处湾区之心的南沙区以图南之志擘画新蓝图,打造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集群,拓展特色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吸引火箭卫星测控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紧跟前沿,前瞻布局深海深空等未来产业。

望广州“北极”,花都区牵住产业科技融合“牛鼻子”,坚持向“新”发力,向“绿”深耕,全力支持东风日产两款新能源轿车及搭载华为智能座舱的合资车快卖好卖,高标准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

探东部之心,作为广州东部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的增城区聚焦智能化、绿色化,推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智能家居等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行广州“腰部”,作为城市“南拓东进”中继枢纽的番禺区向新而行,充分激活“智造+智核”耦合优势,建强广州大学城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在大学城南岸地区打造东西庄科创谷,承接大学城创新资源落地产业化,崛起大湾区硅谷。

寻广州绿谷,从化区坚持生态为本、产业强区,高质量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链式改造”,加快美妆日化、智能家居家电、食品饮料等时尚消费品产业数智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持续擦亮“湾区美谷”品牌。

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

企业是区域发展的伙伴,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因子。截至去年10月底,广州实有经营主体364万户,其中包括领军企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等,有梯度的“企业之树”汇聚成生机盎然的“产业之林”,承载着城市的产业根基、民生命脉。

如何服务好各企业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广州各区将企业视为珍宝,用心用情做好全流程服务,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科学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培育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越秀区统筹兼顾优服务、育项目,强化要素赋能,实施新一轮“产业友好型”营商环境改革,扩大优质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供给;海珠区扩容举办“海珠合伙人×游戏”等生态伙伴大会,建成企业出海服务交流中心,力争“个转企”“小升规”超6000家;荔湾区聚力招商引资,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项目建设“一盘棋”工作机制,全流程实施代办制、管家式、全方位的服务;天河区承诺为企业提供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全面激活超60万家企业的动力活力;南沙区提出,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主力军,全力打造活力升腾的“创新雨林”;白云区狠抓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双大”专项行动,完善落实“每周经济工作早餐会”、并联审批、一次办结等机制,力促项目“拿地即开工”。

一项项有力举措、周到服务,必将激发各类企业各尽所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企业和广州城市“双向奔赴”,积蓄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越秀区委书记郭昊羽:加速产业空间大释放

在昨日召开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越秀区委书记郭昊羽表示,2025年将是越秀聚势、攀登、奋进的一年。全区上下将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奋力融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稳固信心、笃行实干,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完成瑶台城中村改造投资超30亿元。

郭昊羽表示,越秀区将实现发展能级大跃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首位突破。136家专业市场聚力数智化升级,全年商品销售总额力破47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赶超900亿元。力争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5000件、高新技术企业总营收突破1600亿元。推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冲击100亿元。

越秀区将加速产业空间大释放。推进广州站高铁枢纽区、环市东中央活力区、东山口生命健康创新区建设。加快文园、动物园北门等地块挂牌出让,提速广州大道中、广大路地块开发建设,启动中山眼科中心病房、融通广场、东沙角“原拆原建”改造,推动爱群大厦、中华广场等商业老地标升级焕新。推动北京路步行街向天字码头“南拓”扩面。

越秀区将推动城区品质大提升。攻坚重大项目,落地65个“攻城拔寨”项目,提速广州火车站片区改造及瑶台城中村拆迁、安置房建设工作,年内完成新开工安置房2000套以上,推进30余条道路大中修项目。全年招引链主型、平台型优质项目300个,引育百强和央企投资项目、区域总部项目20个。激发老城活力,实施33个城区品质提升项目。聚力服务全运,完成全运会“一区三馆”品质提升项目。

海珠区委书记蔡澍: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海珠区委书记蔡澍在会上表示,海珠区将实施“数字经济全员全域三年规划”,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更好支撑“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10%以上。

蔡澍表示,海珠区将做大做强数智产业。力促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千亿级基础上实现超20%增长。以腾讯微信启用新总部大楼和抖音华南总部启动建设为契机,精准招商加快同程和快手电商项目落地。构建400亿级第三方数字营销产业集群;构建200亿级数字文娱产业集群。发力“AI+”产业布局。力争全年引育大模型企业超100个,完成大模型内测超50个、上线运营超30个。

海珠区将扩大会展溢出效应。落地世界低空经济展、机器人展等新质生产力展会。推动泡泡玛特、鸿蒙智行等项目落地,建设琶洲南35万平方米消费新地标。新增都市工业载体超10万平方米,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打造服装纺织产业全国赋能中心。加速低空经济腾飞。建设琶洲港澳码头直升机场。高标准筹建南海心沙低空经济岛,创建省低空经济试验区。

海珠区将进一步拓展增量。新招引百亿级项目2个、重点项目超180个。力争申报上级政策资金和城中村专项借款超300亿元。康鹭片区6月底前完成首期地块35万平方米集体物业拆卸;加快三滘村、东风村首开区安置房建设,全运会前建成新中轴绿轴示范段。推动贝赛思国际学校等10个项目开工、名创优品等5个项目封顶、树根互联等5个项目竣工运营。扩容举办“海珠合伙人×游戏”等生态伙伴大会,力争“个转企”“小升规”超6000家。

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以产业育新赋能区域发展

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2025年,荔湾将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的目标,以产业育新赋能区域发展。

荔湾将围绕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时尚消费品等3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以及现代商贸、旅游休闲2个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入全市产业生态。荔湾将力争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打造激光与增材制造百亿级产业,力争时尚消费品产业跃升千亿级规模,打造现代商贸业五千亿级产业,打造百亿级旅游休闲产业。

荔湾将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荔湾将腾挪出6平方公里产业用地,解决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用地受限问题。今年将完成土地整备15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产业载体项目40个、443万平方米,建成载体16个、101万平方米。推动广州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3月开园,荔湾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发展扩园,华润万象城、聚龙湾太古里、山姆会员店建成开业运营。

荔湾将提升城区能级,全面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现代化中心城区。统筹抓好历史文化街区和老旧小区微改造,深入开展城中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投入38亿元,新建、改造提升道路105条、72公里。统筹推进新旧两种模式城中村改造,力争完成投资125亿元。

天河区委书记谭明鹤: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

天河区委书记谭明鹤表示,天河区将坚决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扛牢经济大区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力争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6900亿元、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额超840亿元、增长8%以上。

天河区将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加快构建8个战略性产业引领、4个未来产业“抢滩”、6个现代服务业支撑的“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数智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引擎;狠抓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就地转化,全力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小鹏科技园等94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壮大软件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擦亮“天河科创”品牌;聚焦“出新出彩”,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金融、现代商贸、专业服务业等优势领域攀高向新,力争今年持牌金融机构总数突破300家,形成广告、科技服务等若干个超300亿元细分集群,打响“天河服务”品牌;聚焦扩量提质,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力争全年新引进百亿级产业项目3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新增“四上”企业1500家。

天河区将“点面结合”提升发展平台承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其中天河中央商务区加快“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推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开园投产等各环节全面提速,天河智慧城和天河智谷片区全力推动国家高新区扩区落地,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攻坚突破城市更新、科技成果转化,全覆盖推进剩余23个城中村改造和整治提升。

天河区将“软硬并重”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打造产业生态样板示范,纵深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

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建设“6+6+X”现代产业集群

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在发言中表示,白云区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对标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发展5个左右主导产业,建设“6+6+X”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今年GDP增长5.5%左右,完成固投1360亿元、增长5.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0%、25%左右。

白云将坚持枢纽平台双向发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区。在推动枢纽能级大跃升的同时,推动平台建设大提速,建设53平方公里枢纽经济集聚区,打造广州白云站、白云新城等“黄金三角”商圈。围绕枢纽建设“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平台。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大融合,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和“七好民生工程”,打造“15分钟工作生活圈”,实现港强、产优、城美。

白云将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强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华为广州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轨道交通、生物制造、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等主导产业。推动航空及现代物流、现代都市消费、化妆品产业分别突破2000亿元、1000亿元、400亿元。围绕产业链抓招商,瞄准各类500强企业、总部企业,引进一批高额度大项目、总投资超1350亿元。

白云将加快项目建设,狠抓336个年度投资1079亿元的“攻城拔寨”重点项目。推动城中村改造继续走在前列,完成改造投资280亿元、使用专项借款180亿元以上。加力提振消费,加快嘉禾望岗等现代商圈建设,推动批发、零售业分别增长15%、10%。加强要素保障,全年收储土地5000亩、重点基础设施征借地2000亩。

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将“三城一岛”打造成产业增长极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埔区委书记陈杰表示,黄埔区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主动在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坐标、当好领衔,切实将“三城一岛”打造成为广州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黄埔的经济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陈杰表示,黄埔将大力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持续打造新加坡企业来华投资首选地,深化中沙、中欧等国际合作,全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40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

点燃创新“动力源”,建好用好广州实验室、大湾区科创中心等“国之重器”,推动广州高新区“扩容”,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量子科技,打造战新产业矩阵。实施三年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

陈杰表示,黄埔要实施高端化引领工程,大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搭建“验证—中试—孵化”融合链条,新增概念验证中心及中小试基地5家,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提升至60%,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陈杰表示,黄埔区将坚决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锚定“探路先锋”“示范标兵”“动力引擎”“中坚骨干”的新定位新目标,笃行实干、奋勇争先,高质量建设新型工业化智造强区,奋力为广州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贡献黄埔力量。

花都区委书记邢翔:坚持智造立区、枢纽强区

花都区委书记邢翔在发言中表示,过去一年,花都区纵深推进广州北部增长极建设,花都经开区获批升级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市第三,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三,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第二。

作为广州北部增长极主阵地,花都区必须坚决扛起“极点示范”新担当。2025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2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5%左右,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30%以上。

一是牵住产业科技融合“牛鼻子”。坚持向“新”发力。全力支持东风日产两款新能源轿车及搭载华为智能座舱的合资车快卖好卖。坚持向“空”图强。抢抓机场三期建成投用重大机遇,打造“立足湾区、服务全国、链接东盟、面向世界”的南方枢纽。

二是激发全面深化改革“强动力”。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做大做强”。与省属、市属国企合作成立百亿级创投集团,出台具身智能等产业政策,力争全年新招引百亿级项目2个以上、十亿级项目20个以上、亿级项目100个以上。

三是燃动消费投资“双引擎”。狠抓项目“强”支撑。突出抓好年度投资亿元以上的固投项目跟踪服务,对美团大湾区零售科技产业基地等156个重点产业项目实行挂图作战,争取年内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以上。

番禺区委书记黄彪:锻造五个千亿元产业矩阵

番禺区委书记黄彪表示,立足当下当季保全年,延续“月月有动工、月月有竣工”,全力以赴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

一是大抓项目招引,壮大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对照“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实施番禺“万亩千亿”攻坚,锻造五个千亿元产业矩阵。在战新产业中,主攻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时尚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软件与互联网等产业。携手广汽集团加速“番禺行动”三年计划,挺进跨行业边界,拓展陆空、陆海智慧出行融合智造;打造第二个超1000亿元产业——时尚产业,推动灯光音响、珠宝首饰等时尚产业数字化升级。在未来产业方面,主要布局智能无人系统和具身智能,深耕智联智驾、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工业手臂等重点领域,建强广州大学城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推动国家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尽快落地番禺。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聚力做强科技服务和旅游休闲,以长隆为中心打造全天候大湾区超级乐园。

二是大抓增资扩产,壮大“打粮食”基本盘。继续唱响“来广州、正当时”“来番禺、趁当下”,推动企业组建投产“月月有动工、月月有竣工”。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决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加快实施柏堂村等项目。

三是大抓新型技改和产业园区建设,千方百计壮大经济规模。推动天安、潮田、巨大、钻汇等产业园区提质扩能,依托海大集团新国际总部等,建强狮子洋增长极。规上工业力推汽车产销回升,抓好中航光电等新投产项目产能释放,服务好鹏辉能源等总部型制造企业。以希音公司等电商带动中小微企业链式迭代。

南沙区委书记刘炜:推进“五港联动”发展策略

今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中考之年、南沙自贸区建设十周年、建区二十周年。昨日,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将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策略,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孵化地,夯实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发展的厚实家当。南沙紧密对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以产业为核心,特别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面展开为核心,推进南沙开发开放全面展开。南沙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燎原之势,以“南沙之进”支撑经济大市挑大梁。

做强制造业当家主引擎,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南沙将狠抓七大产业稳根基,聚焦航运、金融2大枢纽提能级。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拓展交易品种,争取期货产业园年底建成,做大做强飞机租赁集聚区。

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主力军,全力打造活力升腾的“创新雨林”。南沙将大力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重点支持1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超3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入库数超500家。推动场景开放和中试熟化,高标准建设大湾区国先中心、场景创新中心、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在全省范围内新发布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超200项,带动各类先进技术在南沙首试首用、落地生根。加强要素精准支持,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用好各类基金,促进各类企业融通发展。

打造镇街拼经济主战场,全力拓展产业升级的广阔空间。南沙将开展产业空间供给攻坚战,加快推出1.5万亩工业用地,高标准建设6大产业园。持续扩大15%企业所得税优惠覆盖面,力争新引进招商项目超150个,亿元以上项目超100个,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十亿级项目25个。

从化区委书记董可:推动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发展”

从化区委书记董可表示,从化区将坚持生态为本、产业强区,高质量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5年,从化区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奋力在全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坐标、选对赛道。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突破6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从化区将精准“选题”,聚焦“四个重点”,在服务“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推动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培优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百亿集群,壮大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及新能源两个50亿集群。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链式改造”,加快美妆日化、智能家居家电、食品饮料等时尚消费品产业数智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持续擦亮“湾区美谷”品牌,深化打造全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区。推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基因治疗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现代服务业“挖潜扩能”,聚焦旅游休闲产业,深入推进引领区建设,加快落地冰雪世界国家山地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

从化区将聚力“破题”,狠抓“三个关键”,在产业加速换挡变轨关键期中争创新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关键一招”,强化链式招商、平台招商、一把手招商,力争全年完成协议投资总额不低于380亿元,落地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狠抓产业科创“关键变量”,依托华为(从化)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推动年内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

从化区加快“解题”,强化“四个支撑”,在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探索中打造新引擎。强化平台支撑,推动从化经济开发区1838公顷实际管辖面积全范围纳入省级经开区扩区管理,加速高埔创智谷启动区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小海河片区1039亩启动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

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构建增城“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

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在现场发言中表示,增城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建体系、拓空间、优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动力源。2025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工业投资33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力争6%的年度目标。

谋深做实产业布局,打造具有增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动衔接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增城“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3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重点把握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城市更新大攻坚行动,启动5条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100亿元,推进1000亩低效用地“工改工”。实施园区建设大提速行动,推动增城开发区提质增效,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发展“软硬环境”,让增城成为产业投资首选地、优选地。整合“市场+资源+应用场景”,力争每年引进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50个。推动智达星空等48个产业项目尽快开工,希音、顺科等146个在建项目早日投产。

增城将保持“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昂扬姿态,铆足干劲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掀起产业发展大干快干热潮,加速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增城贡献。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