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现代金融业新项目签约活动举行。
文/何瑞琪 图/李剑锋
2025年开春,现象级的科技飞跃震撼夺目。从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到春晚机器人扭起秧歌,再到《哪吒2》以动画技术革新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科技革命浪潮的澎湃而来,折射出产业变革的壮阔精彩。
科技创新“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2月7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牢牢扭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擂起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催征鼓”。同日,该区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活动举行,签约开工152个项目,总投资1471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收)约1296亿元。最大!全市开年最大签约项目藏粤直流549亿元落子破局;最实!开工项目中,产业项目的数量、投资额占比近八成;最燃!90亿元金融活水浇铸“未来引擎”……
开启重大项目“加速跑”,激发湾区产业“新动力”,赢得更大的发展“进势”!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首批国家级经开区的担当,扛起“广州产业增长极”重任,挺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
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
豪情满怀向春天,省、市、区接连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奋进号角。
从省到市,无不将实体经济放在“C位”。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发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时代最强音;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连续3年将“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放在首位,以此“再造一个新广州”。
身为广州名副其实的实体经济第一大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因产业而兴、因创新而强,从“三来一补”的粗加工起步,到形成五大千亿级和三大五百亿级产业,以占全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近40%的工业产值和15%左右的GDP。
这里既是工业第一大区,也是科技创新第一大区,势必要走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最前沿,以“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扛起“广州产业增长极”的重任。
实体经济地位如此之高,担子自然千钧之重。在广州谋划构建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15个战略性产业,有8个布局在黄埔,6个未来产业,更是全部落在黄埔。这些产业无不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焦点,无不是城市竞争和产业博弈的关键领域。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州开发区前进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要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
以全市产业布局和职能分工为基础,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依据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发展优势和未来预期,积极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巩固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全力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再造产业体系新的“四梁八柱”。
吹响新一轮项目建设“冲锋号”
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
在“新春第一会”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发出产业“动员令”——
以“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挺起现代化建设“硬脊梁”。以打响产业发展“三大攻坚战”(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做优、未来产业培育三大攻坚战),加快打造“万亿制造”的现代“产业旗舰”。
这里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非另起炉灶,更非求大求全,而是要么本就已成规模,要么正蓄势待发。前者的代表当属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生物医药等,后者的代表则是低空经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全球首家飞行汽车生产基地、全球首个肿瘤双免双抗新药都在这片热土上诞生。
产业向新,集群成势。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通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转型阵痛中奋力突围破局、浴火重生。百济神州、华星光电T9等25个百亿级项目陆续投产达产,粤芯三期建成投产,康方生物、现代氢能等企业以年均翻番的速度成长壮大。
这些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引领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近两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每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超400个,固定资产投资超2000亿元,新质生产力项目如同初春播下的种子,正在黄埔这片创造奇迹的沃土上茁壮成长,迸发出勃勃生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未来产业攀高成势,广州开发区继续向“新”而行!大会吹响新一轮项目建设“冲锋号”,今年,这里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推动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号角激越,催人奋进。未来,这里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形成招商主力军“新队形”,探索重点产业办“新打法”,聚力打造五大“增长极”,挺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为广州和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开工直接“放大招”
五百亿级项目惊艳亮相
起而行之,干字当头。在“新春第一会”后,广州开发区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活动紧锣密鼓举行,为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添上极具分量的一笔。
本次活动以“开启重大项目‘加速跑’,激发湾区产业‘新动力’”为主题,签约开工152个项目,总投资1471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收)约12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项目“实”字打底,产业项目达到93个,投资总额约581亿元,项目数、投资额均占开工项目近八成,预计达产产值(营收)约 846亿元。
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视源股份全球总部基地及智慧医疗项目总投资5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收)100亿元。
“我们在广州开发区的快速成长,佐证了这里的发展优势,”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健表示。2022年,企业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新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仅用18个月就完成从动工到验收过程,不仅彰显了“开发区速度”,更极大增强了海外客户的信心,推动企业去年海外业务实现迅猛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签约的35个项目中,有10个为金融相关的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0亿元。其中便包括广州产投分别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广州金控与交通银行合作设立广州首批AIC试点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合计超90亿元,将主要投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在本次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活动现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科技支行正式落地该区。据了解,这家科技支行未来将重点服务广州开发区内的科技企业,着力提升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科技金融服务能力。
此外,在当天签约的35个项目中,由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共同投资建设的藏粤直流项目也十分亮眼。该项目投资额达549亿元,是全国首个跨经营区±800千伏四端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将为广州每年带来超200亿度的绿色电力。
“该项目的落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西藏自治区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具有重大意义。”广州开发区企业筹建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一流营商环境迎商
发布“新质生产力30条”政策
最是一年春光好,勤耕不辍迎丰年。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产业变革的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已嘹亮吹响。
大会强调,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打造现代产业集群集聚的“增长极”;以“大院大所大学大企”为主体,打造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增长极”;以“三城一岛”为承载,打造产业空间高效联动的“增长极”;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抓手,打造产业合作开放共享的“增长极”。
而这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落脚点,落在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高地。
“要以‘一流营商环境’为支撑,打造产业生态最好最优的‘增长极’。”大会传递出这里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最强音。
当天会上还发布了“新质生产力30条”,聚焦全球投资、项目集聚、自主创新、企业主体、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六大方面,聚力打造最佳投资首选地、新型工业化先导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优质企业集聚地、新质生产力示范地、营商环境标杆地。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现场还发布了《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等重磅政策,并揭牌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系列举措如“春风送暖”,旨在集聚优质产业资源,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从过去到未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始终以“多干一些”的担当,奋力开创更大的发展“进势”,重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这里将以蛇行千里的韧劲,笃行实干,奋勇争先,在构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拼出“好光景”,在全市“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中演绎“新辉煌”。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