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汤南 实习生林芷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廖靖文
越秀区六榕街道的社区饭堂不仅让长者在家门口就能尝到30多个品种的丰富饭菜,更让外卖、快递小哥们即使过了饭点也能以实惠价格吃上“热乎饭”,闲时还能充电歇脚;白云区大源街大源村遍布全村各网格的微型消防站让居民们更有安全感,打通消防安全“最后100米”,筑牢城中村安全“防火墙”……这些都是广州2024年5月以来落地的“民生微实事”,通过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群众生活品质。
越秀六榕桐乐社区饭堂全天开放。
越秀区
2024年以来,越秀区222个社区共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1873个,其中,“基础设施优化”类微实事575个,涵盖无物管小区改造、充电桩设置、破损路面修复、供排水管道维护等各类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小事”。通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推动民生微实事更加可感可知、可触可及。
老人和外卖小哥就近吃上“热乎饭”
2024年9月,越秀区首个“社区饭堂+暖新驿站”联合体六榕桐乐社区饭堂在盘福社区开业迎客。不同于以往的长者饭堂,这里地处闹市临街商铺,全天开放,是名副其实的社区饭堂。
2月10日上午,市民林姨带着孙女在这里就餐。她不是周边街坊,却是这个饭堂的常客。“我经常跟朋友来越秀山逛,去年朋友介绍这个社区饭堂,实惠卫生又不用预约,我们经常来这里吃午餐。”林姨说,她选了两荤一素15元,享受政府补贴后是12元,孙女选的餐17元。
社区饭堂运营方负责人李丹丹透露,开业5个月来,盘福社区饭堂日均有200余名长者、100余名社会人士就餐。与该机构运营的其他社区饭堂相比,这里有一个特点:节假日就餐人数比工作日还要多。除了社区内的长者,还有不少像林姨这样的长者走完越秀山、纪念堂等景点后慕名前来就餐。
“‘社区饭堂+暖新驿站’是这里的最大特色。”六榕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纪丽萍说,盘福社区饭堂在营养师专业指导下,菜式丰富多样,全方位回应长者及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和便民服务设备配置,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应急救治、充电等服务。外卖、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和环卫工人等均可享受优惠价用餐。
“我经常跑完单,下午快2点才过来,在这里过了饭点也能吃上热饭,吃完饭还可以歇一歇充电。”外卖小哥小黄说。
针对“老中青” 打好民生微实事“组合拳”
盘福社区饭堂只是越秀区优化基础设施,办好民生微实事的缩影。越秀区发动全区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推进落实民生微实事项目。针对“老中青”三代不同需求,打出民生微实事“组合拳”,老年健康、中青年就业、普惠托育……这些各个年龄段最关心的热点均能覆盖到。
针对辖内老旧楼宇数量多、设施旧、无物管等问题,通过“基础设施优化”类微实事,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以人民街为例,连片推动大德中等6个社区全面提升,改造内街巷、供排水、消防环卫等配套设施,并增设路灯、雨棚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街区。此外,全区1000余个生活垃圾投放点逐步推进厢房式改造,利用“金角银边”建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
依托“共建共享”理念,越秀区还将民生微实事向城市公共空间、城中村、商业楼宇等区域延伸,带动村集体、“两企三新”等共同参与,持续推动片区功能优化升级。例如黄花岗街云鹤社区协调农林转制社区自有物业,将破旧的公用停车场改造成“共享式庭院”,打造集友邻闲坐、健身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活动空间。矿泉街指导瑶台转制社区针对城中村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等问题,征集消防安全等20余项民生微实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配齐多种消防器材的微型消防站。
白云区
2024年以来,白云区围绕市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出行、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在全区452个村(社区、联社)全面启动民生微实事项目4525个,其中,基础设施优化类1857个、人居环境美化类916个,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个微型消防站筑牢城中村安全“防火墙”
“现在村里各处都有这样的微型消防站,去年下半年的几起火灾,值班人员就近找到灭火器材,第一时间就扑灭了。”在白云区大源街大源村,居民徐文广指着一个微型消防站说。
大源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有5801栋建筑,常住人口约15万人,存在村内楼间距小、疏散条件不佳等现实问题。根据过往处置的火情和网格员日常巡查的反馈,村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隐患,专业救援队伍和设备也难以快速到位处理。
对此,大源村创新提出“百格百站”方案,并将这项工作纳入2024年大源村年度民生微实事清单。大源村环安组组长王智辉介绍,通过“1+3”镇街结对互促机制,在全村100个网格的重点路段、楼栋密集区、显眼位置等关键节点,全覆盖建设100个微型消防站网格分站,配齐多种消防器材。
当日,记者在大源村走访看到,微型消防站的柜子不大,却俨然一个全能的小型消防设施仓库,柜体外表还图文并茂地简要介绍消火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微型消防站网格分站的建立,以‘小、快、灵’破解‘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难题。”王智辉称,“从2024年6月微型消防站完成建设至今,我们已成功预防处置初期火灾48起,确保发生火情时‘3分钟到场扑救’‘救早灭小’。”
大源街综合行政执法队副主任孟庆海介绍,截至目前,大源村在辖内100个网格、重点产业园区、企业、校园内共建成130多个微型消防站,并成立“一键响应”突击队,依托智慧消防平台,建立“1分钟响应启动、3分钟到场扑救、5分钟完成处置”快速处置机制,在村社建设最小应急单元,打通消防安全“最后100米”,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居民家门口的安全“防火墙”。
将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
大源村创新探索“百格百站”消防救援快速响应处置机制,是白云区高质量完成“基础设施优化”类民生微实事,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
一直以来,白云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推行“四问四议”征集申报、“三个帮办”协同推进、撬动多方投入、全过程监督等机制,扎实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急难”事,进一步提升为民办实事质效。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牵头为16个小区免费提供成片加装电梯方案设计,覆盖245个梯口、解决近4万人上下楼难题,为群众节省费用超100万元;人和镇黄榜岭村、新联村等7个村联合出资,开通便民车便捷接驳地铁站,惠及该镇蚌湖片区群众8万余人;新市街汇侨南社区建立“大党建+幸福梯队”工作机制,探索总结出“1+2+3+N”工作法,已完成21栋单元的旧楼加装电梯,为居民群众“梯升幸福”;鹤龙街金碧雅苑社区打造“无废花园”,成为孩子们探索自然、学习环保知识的乐园……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