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新闻聚焦

岭南风雅 广传四方

www.guangzhou.gov.cn2025-02-17 14:58:35来源: 广州日报

《广雅》(第一辑)

黄天骥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生涯,讲述了堪称戏剧性的学词经历。

“广雅”二字,既寓意广东之风雅,亦寄托着将岭南风雅广传四方的宏愿,同时也是对张之洞当年创办广雅书局、弘扬文教精神的致敬。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波

2月16日上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协办的《广雅》首发式暨“广雅讲坛”开讲活动在岭南书院·隔山书院隆重举行。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雅》顾问黄天骥,著名文学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广雅》顾问刘斯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广雅》项目支持单位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刘小毅,《广雅》主编罗韬,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潘伟志等领导嘉宾、学者专家,以及媒体代表、读者一同见证这一盛事。

《广雅》第一辑发布:打造传播岭南文化的新品牌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岭南,是近三百年来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经济策源地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挖掘,可资借鉴。为此,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旗下广州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广雅》辑刊,旨在持续发掘呈现岭南文化之丰盈广博,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出版品牌。

“广雅”二字,既寓意广东之风雅,亦寄托着将岭南风雅广传四方的宏愿,同时也是对张之洞当年创办广雅书局、弘扬文教精神的致敬。作为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岭南文化“双创”的重点项目,辑刊将持续每年推出1—2辑,同时以辑刊出版为依托,在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创办“广雅讲坛”,定期邀请文化名家学者与读者分享品读岭南文化精髓。

《广雅》(第一辑)收录了多位岭南著名学者、专家的文章,如黄天骥《我学词的因缘——从陈洵说到纳兰性德》,讲述了作者父亲与岭南词宗陈洵的因缘,以及作者自己学词的缘起和经历。当代广东音乐代表人物余其伟《有关广东音乐的史与思》,体现了他对广东音乐历史与现状的思考深度。黄大德《高奇峰之死》,讲述了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高奇峰去世前的秘辛。胡文辉《惊看白满越王台——广州下雪的历史与想象》,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挖掘,勾勒出了前代广州人对羊城下雪奇异场景的反应。周松芳《但传食谱在京师——谭家菜与清季民初的岭南书事和食事》,记述了岭南文化人厨艺惊艳京师的文化故事。

书中还收录了关于粤曲艺术、文物收藏、学人交往和文坛掌故等方面的内容,如钟哲平《粤曲大喉领袖熊飞影的非凡与苍凉》、徐晋如《漫谈张乔文物之收藏》、林锐《黎简拒见袁枚公案》、万君超《广东艺林谈往录》等。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广雅讲坛”开讲:黄天骥讲述戏剧性学词经历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广雅讲坛”于活动当天正式开讲。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雅》顾问黄天骥以“文脉绵绵——陈洵、纳兰性德与我的学词经历”为题,结合自身学术生涯,讲述了其自身堪称戏剧性的学词经历。

黄教授现场机智幽默的演讲不失学者的风范,他幽默地表示,步入“90后”,回顾自己学习上的一些情况,也许对人生的成长,能有所感悟。

作为家住西关的新会籍人士,黄教授是否和近代著名词人陈洵先生有些因缘?黄天骥表示,一个学人的成长,和校风的熏陶、老师的言传身教、家长的影响以及一些偶然机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来,黄天骥小时候就住在宝源路宝源正街,而陈洵则住在逢源路北街的末端,基本上算是邻居了。黄天骥教授在《我学词的因缘》中说:“陈洵先生每周要到石牌的中大校区上课。石牌和西关,相距较远,因此,校方必派小车到逢源路口,接送陈老师。这一来,我父亲在回校上学时,便搭乘这趟顺风车,跟随陈先生赴校。显然,我父亲和陈先生,有着较多的接触机会;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也当然听过他讲授有关的词学课程。我父亲遗下的三个大书架上,放着一整套《十三经注疏》以及《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爱的教育》和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等。虽有好些书的名字,我已记不起了,但我想,父亲购买这类书籍,应与在中文系求学时受到包括陈洵先生在内的老师们的影响有关。”

关于学术生涯,黄天骥非常感谢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他提到,有一次去一个潮汕老师家,老师非常严谨地冲泡工夫茶。当时,黄天骥觉得这样喝茶有点麻烦,而老师则告诉他:“治学就要像喝工夫茶,点点滴滴,踏踏实实。”

黄天骥告诉记者,继《唐诗三百年》出版后,他一直在写《宋词三百年》,目前已经完成,预计今年8月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作为古代戏剧研究的专家,黄天骥对《哪吒2》票房过百亿元的消息满脸笑容。记者问他接下来是否计划写一写传统神话,他表示:“年纪大了,很多创作计划也不知道能否如期完成。”

活动主办方表示,《广雅》的出版以及“广雅讲坛”的开讲,是擦亮岭南历史文化名片、保护传承岭南文化根脉的又一举措。未来,广州将继续深耕这片沃土,做好岭南文化“双创”,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