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引发广泛关注。某医疗公司员工杨某某遭遇职场霸凌,被公司要求每天抄经100遍。该案被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为“职场霸凌”案件,并入选2024年度典型案例。(2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职场霸凌,常见于劳动者受到领导无端指责谩骂、同事排挤孤立、言语威胁、当众侮辱、恶意中伤、性骚扰等上级利用职权对属下员工进行报复性的打压、惩处行为。日常生活中,职场霸凌并不鲜见。打开职场相关论坛,不乏有人发帖吐槽用人单位及“上位者”的无理行为,引起公众关注。
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宝贵财富,爱才、惜才方是企业发展的长远之策。这么浅显的道理,为啥还有管理层想不明白?无他,权力欲在作祟。现实生活中,职场上下级设置,给部分人创造了霸凌他人的空间——当点小官就摆起“官威”,有点小权就肆意妄为。然而,尽管公众对这些职场霸凌嗤之以鼻,但能真正将其摆在台面或对簿公堂的却少之又少。细究缘由,有人迫于生活压力,为了保住工作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反抗;有人苦于申诉艰难,不了解举证通道,不知道要从何处入手;还有人“钝感力”较强,遭遇职场霸凌却不自知……这些内外因素的交织,进一步助长了霸凌者的嚣张气焰。
如今,典型案例的发布,对于公众来说,有两层积极作用。一则,胜诉结果为劳动者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借鉴,这也是发布“典型案例”的题中之义。面向未来,劳动者当进一步提高对职场霸凌或隐形霸凌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积极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二则,也是给用人单位及“上位者”以约束和警醒。诚然,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规章之外,更有法度。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管理层,都应当恪守管理底线、厘清管理边界,营造健康、和谐的职场环境,将霸凌扫地出门。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