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颖思、穗财宣
今年各地两会期间,“零基预算”成为预算草案审议的热词。在2025年预算编制中,广州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广州市财政局介绍,已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了《广州市本级2025年零基预算实施方案》,以“业财联动、零基预算、科学评估、倒逼改革”为基本原则,坚持以零为基、以事定钱、以效促用,“四招”强化零基预算改革落地见效。
招数一:以“零”为起点 多渠道筹集资金
零基预算就是从“零”开始的预算编制方法。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2025年,广州对经济产业投入不减反增、加大力度,全力支持重大平台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构建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统筹有力、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用好“四招”强化零基预算改革落地见效。
第一招是贯彻业财联动,推动多元筹资。广州财政以“零”为起点,多渠道筹集资金。将找钱与预算编制工作一体推进,推动各部门破除“干事找财政要钱”的惯性思维,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结合对接落实财政部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各单位多方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竞争性分配资金,利用好专项债和国债。各部门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冠名赞助、合作举办、场地共建、参与承担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如云台花园夜经济开创公园文旅市场新路径,为公共场馆园社会化运营提供可复制的优秀范本等。各部门积极申报上级资金,创新募捐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我为羊城添绿”。“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成为各部门共同努力方向。
招数二:加强政策协同 实施竞争性分配
以“零”为基数,重新审视评估所有支出。确需财政投入的,做好优先度排序,实施竞争性分配,以符合国家省市重要政策、重大战略、重大项目方向,具有首发首创技术创新能力或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能带动广州相关产业发展为评价标准。
改变以往财政部门一家审核部门预算的模式,在产业政策、信息化建设及运维两个领域建立重点领域协同审核机制,实现政策、资金、工作有效整合,通过全面清理整合信息化建设和维护项目,同比压减预算资金36%;通过协同审核全市涉企150多项产业项目,系统清理财政资金边际效益不高的补贴政策,对不合理、绩效不高的惯性支出及时刹车,优化现有使用财政资金的产业政策清单,促进政策协同发力,初步实现向财政资金要效益,向协同治理要效能的目标。
招数三:实施精准保障 兜牢民生底线
切实落实应保尽保,民生保障不留缺口。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和省定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优先,足额编列“三保”预算,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建立基本民生政策清单,实施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和应用,严禁出台溯及以往年度的增支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保障民生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民生服务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统筹资金,市级财政预算安排超过500亿元用于保障民生事业领域,集中财力重点保障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项目。如:安排249.4亿元支持加强教育强市建设,支持完善基础教育供给,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万座、基础教育公办学位6万座;安排189.8亿元支持加强社会保障,支持促进稳定和扩大就业,强化“一老一幼”服务保障。
招数四:厉行节约 坚决过紧日子
广州财政以“零”为方向,削减不必要的开支。进一步细化行政性经费审核,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在公用经费中统筹解决各类工作经费,“可干可不干的”不予安排支出,能自己干的尽量自己干,减少委托业务费和无效低效的课题费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制定了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试行办法,将低效、闲置、超配资产调剂共享,礼堂、会议室、展厅、体育场馆等会议文体活动场所开放共享,探索公务用车市场化保障,进一步提高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此外,广州实施政府采购带量集中采购,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如市财政局推动市应急管理局联动相关区及下辖镇街,为符合条件的70余支应急救援队伍购置专业救援装备4000余台套,节约资金847万元,节约率26%。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