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基石,也是民生大事。近年来,广州以群众健康为民生微实事落点,将健康关爱延伸至基层“最后一米”。推进“百医护老”、为青少年搭建“心灵港湾”、打造身边的解压服务空间……一系列举措,从关键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既关注“一老一小”两类重点人群,也关注身、心两类健康,不仅为群众雪中送炭送温暖,也为家庭、社区的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耿旭静、董业衡
“百医护老”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体检。
荔湾 畅通高龄老人看病就医路
“以前,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上8点开门,7点门口就大排长龙,不少老人家不会线上挂号,又觉得看病费时间,早早就来排队。如今,这种情况少了,不少老人学会了预约挂号,掐着时间来,导诊台还有‘百医护老’咨询台,提供便捷的挂号、取药等服务,节省老人的等候时间。”近日,广州荔湾区金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欧阳施慧向记者讲述了这一变化。
金花街道65岁以上老人达1.06万人,不少老人存在网上挂号难、线下就医难的问题。去年,该街道在全区的部署下,启动“百医护老”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养领域的急难愁盼多发生在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身上。据深入摸查,金花街道有247名高龄老人存在一定就医照护困难,其中25名老人有特殊就医需求。
为给这一群老人提供医养服务支撑,金花街道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为基础,整合广医一院、广州白云山医院、荔湾区口腔医院等“金花健康联盟”力量,组建36支“百医护老”志愿服务队,设立28个党员先锋岗,并吸纳300余名居住地党员、资深义工、热心居民形成辅助力量。
针对这25名特殊长者,街道建立“基本就医需求工单”25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通过电话咨询、建立家庭病床、开辟就医“绿色通道”等方式,长期跟踪管理;针对247名高龄老人就医中遇到的问题,不会操作有人教、没有手机有人帮、健康疑问有人答、身体不适有人问、行动不便有人助、就医不畅有人管……线下、线上各项助老就医服务,切实提升他们的就医满意度。
“以前是老人有就医需求找医生,现在是医生主动去找老人。”欧阳施慧说。说起“百医护老”,73岁、腿脚不好的钟姨竖起了大拇指:“服务一流,方便、快捷、不用烦恼。”
据了解,荔湾区60周岁以上老人达25.19万,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3.53万,聚焦辖内老人看病就医难点堵点,去年以来,荔湾在各街道推开“百医护老”民生微实事项目,发挥各类资源力量作用,打通“照护服务、关爱服务、就医服务”深度融合的“最后一米”,3万余名高龄老人从中受益。
荔湾区
荔湾区组建397个“百医护老”党员突击队,设立441个党员先锋岗,精选100名党员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团队队长,建立“基本就医需求工单”115份,一站式提供挂号、就诊、检查等8大类20余项就医服务。
亲子曼陀罗绘画活动。
花都 为青少年搭建“心灵港湾”
“一老”有人关爱,“一小”有人呵护。在花都区新华街道,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微实事的着眼点。
“爸爸,这个色块用蓝色可以吗?蓝色代表着大海。”“妈妈,我想用红色,红色会让人想到过年喜气洋洋。”日前,在花都区新华街,由“清华姐姐”工作室等单位一起举办的“携手共绘心灵相通”亲子曼陀罗绘画活动在一个社区举行。数十位家长带着孩子以画抒情、打开心扉,通过选择不同的曼陀罗图案和颜色,一幅幅或温馨素雅,或热情奔放的“心灵拼图”逐渐呈现,悄无声息地展示出孩子内心最真实的一面。随后,曼陀罗绘画分析师与每位家长一起对自己孩子所绘制的图案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和需求,并给予相应的亲子教育建议。“从未像这样和孩子一起静心画画,这种感觉实在太美好了。而且通过孩子画中的各种元素,我对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位家长表示。
此次亲子曼陀罗绘画活动,正是新华街“阳光同行护苗成长”活动开展以来的一个生动场景。“新华街作为花都老城区,群众诉求点多、诉求面广。在定期征集群众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辖区内群众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诉求反映集中,期盼街道引入专业人员开展帮扶。对此,我们决定开展‘阳光同行护苗成长’行动,以‘亲子课堂’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家长全程参与,积极链接医教资源提供专业支撑,为相关家庭提供了暖心帮助和支持。”“清华姐姐”工作室负责人黄清华表示。
邀请具备心理辅导资质的“五老”成员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心灵护航”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开设“悦动希望”公益跳绳课程……随着“阳光同行护苗成长”行动向纵深推进,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新华街陆续开展起来。据统计,项目开展以来,服务有心理疏导需求的青少年1220人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起了“温暖港湾”。受惠家庭反馈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满意度调查表》显示,“阳光同行护苗成长”活动满意率达到100%。
花都区
花都区新华街“阳光同行护苗成长”行动开展以来,服务有心理疏导需求的青少年1220人次。花都全区大力优化心理健康服务供给,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立精神科门诊。
“南小丫”舒心解压馆为居民提供心理服务。
南沙 “南小丫”巧解万家忧
除了未成年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还有更多人的心理健康需要被关注。在南沙区南沙街道坦头村,有这样一个地方,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找到调节心理压力、寻求心理治疗的出口。
走进坦头村“南小丫”舒心解压馆,琪琪正在沙盘前摆放沙具:“闲暇时我会和家人一起喝茶,我还想学做饭……”言辞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但在去年7月,19岁的她却遭遇了亲人离世、患病等一系列创伤,重度抑郁的她甚至不敢一个人出门。在了解到“南小丫”舒心解压馆后,她鼓起勇气拨打热线求助。“南小丫”舒心解压馆助其及时就医,并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3个月的心理咨询、疏导,去年底她已经康复,重拾自信。
记者走访看到,“南小丫”舒心解压馆与南沙区“最潮”乡村图书馆、中医馆、文体广场连成一片,共同打造“舒心解压圈”、健康生活圈。到“南小丫”影音放松室观看专门针对心理健康的影片,到图书馆看书,到广场打球……这里成了附近居民闲暇打卡的网红点,可以尽情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在坦头村,进入舒心解压圈,可以运动解压、阅读解压,与‘南小丫’舒心解压馆专业心理解压形成全方位解压圈。”坦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锦华说。
“南小丫”舒心解压馆是南沙区探索“民生微实事”合伙人的一个鲜活典型。该合伙人机制旨在充分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进行“公益+市场化”运营,调动各方力量丰富公共服务供给。南沙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升级推出合伙人2.0版,进一步拓展企业、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合伙主体,进一步聚焦居民需求精准设计丰富合伙共营项目,“届时,健康医养类服务将延伸到中医、口腔护理等群众必需的方方面面。”
“南小丫”舒心解压馆也是南沙区健康医养融合再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南沙区已率先在全市实现“城市10分钟健身圈”和“农村10公里健身圈”全覆盖;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实现全覆盖,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近4万人次;提升医养融合老年健康服务水平,推进脑健康、老年心理关爱行动、安宁疗护居家服务等试点。
南沙区
“南小丫”舒心解压馆已累计服务职工群众800余人次,开展心理团辅课39场、服务对象超过2000人。
(编辑: 吴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