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百万英才汇南粤”主题大型校园招聘会现场。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刘春林 通讯员穗人社宣
“这个地方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很发达,千行百业都有,如果大家想改行、跳槽、下海,希望大家首选广州,总有一个行当能够适合你、成就你。”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发出邀请。
昨日,在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会上,与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起了倡议,号召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行动,踊跃参与“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奋力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
为了引才,广州人社部门今年计划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超1000场,组织“十城百校千企”赴省外高校招聘会超30场,还“备好”了系列政策举措,人才来穗就业创业可享“四高”“四无忧”政策待遇,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人力资源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会上,70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120家先进制造业企业齐聚一堂,合作交流、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两融合、共发展。广州7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11个工业园区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双方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人才培养等方面沟通联系,为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优势,释放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共同打造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
同时,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与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还发起了倡议,号召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行动,踊跃参与“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奋力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研究院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聚焦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创新研究,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学研合作发展,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广州人才集团董事长汤恩表示。过去几年,人力资源服务业为广州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撑。现在正值“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高峰期,研究院将在产业研究等方面作出贡献,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来广州。
据介绍,人才来穗就业创业可“四无忧”,即落户无忧、安居无忧、子女无忧、服务无忧。全日制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40岁以下,硕士45岁以下,博士、高级职称50岁以下,直接落户,不限名额,全程网办。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可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或租住人才公寓。按规定引进的博士、博士后、外国专家的适龄子女,来穗工作的留学人员的适龄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人才绿卡持有人随迁子女、优粤卡持有人未成年子女、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等纳入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政策性照顾学生范围,享受户籍生同等入学待遇。高层次人才每年免费体检一次。博士和博士后以竞价方式取得广州市中小客车指标的,按参与竞价当月的均价额度给予一次性补贴,竞价低于当月竞价均价额度的按实际补贴。
千场招聘会邀你共赴未来
来了就有岗,来了就能干。紧随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后,广州便在东站广场举办节后首场市区联动大型招聘会,为广州发展新质生产力招才引智,各区也在节后陆续召开招聘会促进供需匹配。
海珠区首场“春风行动 2025—海珠好揾工”招聘会也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举行,招聘活动链接各方资源,构建了“线下招聘+直播带岗+政策宣讲+职场灯谜+就业微心愿+文艺表演”多元就业服务平台。
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本科生陈万禄,毕业后曾在外省一家精密制造公司工作,工作大半年后来到广州工作。今年春节后,他来到广州首场市区联动的大型招聘活动上寻找更好的机会。招聘会上,280多家企业求贤若渴,拿出了上万个优质岗位虚位以待,涵盖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现代商贸、物流与供应链等领域。“这里选择很多!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薪资情况和福利待遇都符合我的要求。”很快,小陈便成功投递了四五家企业,“我希望找一份机械工程师的工作,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过几年能在这里买一套房子!”小陈对未来充满憧憬。
“广州这座城市很有活力,激励人们努力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小陈的话,道出了众多来到广州的有志青年的想法,他们在这座城市中看到了无限的可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广州是天下英才创新创业的沃土高地。这里拥有经营主体超360万,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362家,能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施展所长的广阔舞台。
在南沙区最近举办的“粤聚英才,粤见未来”2025高校春季专场招聘会上,小马智行带来了研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岗位。“广州,不仅是千年商都,更是创新创业的沃土。身处大湾区,开放包容的环境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小马智行总经理莫璐怡表示,小马智行有幸在广州发展壮大,并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我们的团队汇聚了行业的顶尖人才,今年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大量优质的岗位。”
广州今年计划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超1000场,组织“十城百校千企”赴省外高校招聘会超30场。聚焦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21+8”重点产业,面向企业广泛征集优质岗位。目前已收集岗位10.4万个,预计全年征集量将超过45万个。
“四高”政策待遇
就业补贴高
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以灵活就业类型登记就业的,给予每月800元、最长3年社保补贴。在家政(养老)企业就业,从事家政(养老)服务的,每人每年给予10000元、最长3年补贴。参加“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香港青年,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最长18个月补贴。城乡困难家庭、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在穗院校毕业生,可申请3000元求职创业补贴。
创业扶持高
高校毕业生创立初创企业,可申领10000元一次性创业资助,每年6000元、累计3年的创业租金补贴,最高50万元额度、最长3年期创业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携带科技成果或创业项目来穗创业,可通过广州天使母基金获得首轮融资。高校毕业生优秀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最高可获20万元资助。入选广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项目补助。
人才待遇高
市属单位在站博士后,给予科研项目资助20万元、生活补贴36万元,出站留穗工作的给予安家费30万元,省市区三级资助补贴叠加最高可达195万元。新引进广州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按境内院校毕业生每人10万元、境外院校毕业生每人20万元标准给予安家费。市外新引进的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岗位资助。境外人才在广州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超过应纳税额15%的部分,每个纳税年度最高给予500万元财政补贴。
培养资助高
入选广州市“菁英计划”公派留学项目,每月资助1.3万元生活费,最长资助5年,并提供最高8000元往返1次国际旅费。入选广州市“启航”“续航”“领航”计划的青年博士、优秀博士、科技菁英,分别可申请5万元、10万元、30万元科研项目资助。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并获得证书的,按证书等级最高给予3000元补贴。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培训项目,最高支持300万元专项资金。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