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媒体评论

一网通办让企业信用一键修复

www.guangzhou.gov.cn2025-03-27 18:13:47来源: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评论员 皇甫思逸

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

市场经济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之于企业,如同诚信之于个人,是其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一旦企业信用受损,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就很容易陷入“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让失信者“无处遁形”,对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自然有益,但也必须看到,信用惩戒的初衷绝非将企业“一棍子打死”。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给企业提供纠错、修复信誉的机会,不仅是对积极履行法律义务被执行人的正向激励,也是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从《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等政策出台,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托“信用中国”网站不断加强信用修复“一网通办”建设,推动切实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出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构建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无不彰显出国家对企业信用修复的高度重视。从地方实践来看,各地也纷纷拿出实招硬招——广州纵深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近日升级上线信用修复“即刻办”服务;济南的网上“一窗受理”便捷修复,去年助力全市7400余家经营主体重塑信用;北京去年推出“免申请”信用修复新政,让9万家企业“无感修复”……各种创新举措,不断深化信用提升,助力企业信用修复提速。

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信用修复周期长、信息更新滞后等现象依然存在。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各地公示平台五花八门、信用修复涉及部门众多、流程烦琐冗长、材料准备复杂等,都成为企业办事的难题。在此背景下,统一平台的出现正当其时。针对不同系统间信息同步不及时、不完全,各地修复标准不一、材料要求各异,企业“找不对门、问不到人”等问题,统一平台一方面打破了区域壁垒,通过跨省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异地信用修复,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另一方面突出一个“减”字,减少了申请材料、统一规范了文书格式,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时间成本。此外,全面覆盖违法失信信息、弹窗提醒其他部门信息等功能也将进一步优化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经营主体高效重塑信用。

借着统一平台上线的契机,各地职能部门也当积极作为,为企业信誉修复做好服务,进一步释放经营主体活力。譬如,尽快接通数据传输通道,建立常态化数据对接机制;打造线上线下咨询专线,提供精准帮扶和指导;广泛宣传信用修复政策和流程,增强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引导经营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等等。

企业信用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不断疏通信用修复流程中的“梗阻”,推进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方能更好帮助企业卸下包袱,让其轻装上阵再出发,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