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知识城样本”再续“新”篇

www.guangzhou.gov.cn2025-04-07 17:29:07来源: 广州日报

中新广州知识城(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贾自豪、方俊豪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方晴

15年前,广州与新加坡打下了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的第一根桩;15年后,这座名为“知识城”的试验田,成了新加坡政府赞誉的“新加坡来华企业投资首选地”“智慧城市方案及数字化技术的试验田”。

今年是中新建交35周年,也是中新广州知识城建立15周年。春意渐浓,广州市代表团带着满满诚意,远赴狮城。在南洋海风中,“广州—新加坡经贸交流会暨中新广州知识城15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广州与新加坡各界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携手续写“广纳新商、共赴新程”的崭新篇章,驶向更辽阔的深蓝。

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往来游客人数均有增长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广州与新加坡的缘分源远流长。季风和洋流,载着下南洋的广府人,将岭南文化播撒在马六甲海峡沿岸。牛车水的风雨骑楼和新加坡人的粤语乡音中,都藏着先民们捎去的文化密码。

这种文化基因的共鸣,为穗新合作埋下深厚根基,也让穗新合作从“握手”迈向“共舞”。

尤其是近年来,广州与新加坡互动愈发紧密,新加坡政要频繁造访广州。2023年3月,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广州设为访华首站,搭乘自动驾驶车游生物岛、参观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游览展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永庆坊;2024年,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办的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新加坡卫生部部长、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新方联合主席王乙康率团到访广州,推动合作深化。

两地的民间交往,同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4年,8.5万人次新加坡游客漫步广州,增长95.3%:他们在小蛮腰观景台俯瞰珠江玉带,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欣赏水袖翩跹;同时,2024年广州旅行社组织3.3万人次游客探访狮城,增长1.1倍:他们在滨海湾花园捕捉花园城市的流光,用地道粤语与新加坡当地百姓吹水谈天。

樟宜机场的“星耀樟宜”和白云机场的“天空舞台”,见证了无数两地友人游客的重逢和离别,更见证着两地的交流向着城市治理的智慧碰撞与创新基因的深度融合演进。

著名国际城市规划大师、享有“新加坡规划之父”美誉的刘太格,亲自参与了中新广州知识城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战略咨询会,为知识城的规划建设出谋划策,将花园城市理念注入中新广州知识城蓝图;落户黄埔区仅仅1年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以与14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孵化11家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潜力企业的成绩,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吸引创新要素向广州汇聚。

贸易投资双向奔赴:13个签约项目达成投资20亿元

扼守珠江出海口的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地处马六甲海峡咽喉的新加坡,是东盟门户。两地共同承担着区域经济联动与全球贸易网络构建的使命,在经贸投资上的合作也十分紧密。

厨房烹饪常用的金龙鱼食用油、药箱里常备的虎标万金油……这些都是从新加坡走进千万广州家庭的生活好助手。统计数据显示,新加坡对广州的投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投资金额稳步增长。2024年,穗新两地贸易总额155亿元,新加坡在广州新增投资企业107家,同比增长16.3%,实际使用外资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截至2024年底,新加坡在穗累计投资企业1098家,合同金额85.8亿美元,广州对新加坡累计投资企业95家,投资10.6亿美元。

4月2日,在新加坡举办的“广州—新加坡经贸交流会暨中新广州知识城15周年系列活动”上,白云区、黄埔区,广州地铁等相关区和国企,与立邦集团、凯德投资等新加坡企业在智能驾驶、生物医药与健康、绿色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共签约13个项目,达成投资金额20亿元。

跨越南洋的经贸投资交流背后,不仅仅是经贸投资数字的攀升,也是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互补,资本流动与人才交汇共融。

作为亚洲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被誉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数字银行”的星展银行,于去年8月,在广州试运营星展银行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加速金融产业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业态的深度融合。

“当初决定在广州落地星展集团的全球第3个科技中心,就是看中了广州的科技人才储备。一方面,我们助力大湾区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星展自身也通过投资科技中心,利用大湾区的科技优势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行政总裁郑思祯在谈及为何首选大湾区、首选知识城时说道。

作为政策高地,广州不断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而新加坡企业也总是有着最敏锐的嗅觉。

去年11月,新加坡鹏瑞利集团与广州市白云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首期投资10亿元打造的鹏瑞利国际医院,有望成为允许多地开放外商独资设立医院的相关政策出台以来,内地首个新设的外商独资医院项目。

平台共建成效凸显:一大批科技成果从“知识”变为“资产”

从文化基因的共鸣到商贸投资的共赢,广州与新加坡的合作关系,已经深度嵌入城市版图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中新”二字,标注着它的起点。2008年,广东省与新加坡提出共同打造知识城项目的构想。2010年6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2018年11月,中新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合作的框架协议》,知识城“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知识”二字,指明了它的使命。从奠基之初,知识城就被视作引领广东省乃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0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将知识城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的目标。

第三个关键词是“城”。历经15年开发建设,知识城累计完成投资5300多亿元人民币,从一片阡陌荒野间崛起了一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交通便捷、生态宜居、配套完备的现代化新城。

一路“拓荒”的同时,知识型经济加速汇聚、知识型人才纷至沓来,从无到有构建起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集群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智车之城”迈向“天空之城”的新传奇正在开篇。继小鹏汽车广州工厂正式投产后,去年10月,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也在此动工,将建成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

产业欣欣向荣的背后,是涌动的科创春潮。据悉,在中新友好合作牵引下,知识城集聚凯德集团、星展银行等新加坡核心企业力量,深度链接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顶级创新资源,构建起新加坡在华最大的科教创新矩阵,吸引百吉生物、来恩生物等100多家新加坡企业进驻,一批新加坡科技成果在这里转移转化,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知识”变为“资产”。

15年间,知识城独具特色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生态犹如“创新雨林”,孕育了超过5万户实有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超7607亿元,发展速度之快、创新能力之强、产业集聚度之高令人惊叹。迈向下一个15年,中新广州知识城将在两国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指引下,不断开拓探索新的合作领域、深化合作理念、总结合作范式,以更多“知识城样本”写就跨越山海的合作新篇。

数说

2024年,穗新两地贸易总额155亿元,新加坡在广州新增投资企业107家,同比增长16.3%,实际使用外资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

截至2024年底,新加坡在穗累计投资企业1098家,合同金额85.8亿美元,广州对新加坡累计投资企业95家,投资10.6亿美元。

15年间,知识城独具特色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生态犹如“创新雨林”,孕育了超过5万户实有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超7607亿元。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