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媒体评论

到“拒绝上学门诊”听听孩子心声

www.guangzhou.gov.cn2025-04-15 17:09:49来源: 广州日报

去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在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一万人次。心理方面的问题分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拒绝上学属于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出现这种状况,以至于一号难求?(4月14日光明网)

拒绝上学,恐怕是不少人在求学时期都有的“老毛病”。然而,与传统认知观念中的懒惰或叛逆不同,临床案例揭示的真相往往更为复杂。有的孩子因校园欺凌等原因,一进校门就呕吐;有的因学业压力诱发强迫症,反复检查作业到凌晨;压力之下,还有人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解压”……这些触目惊心的临床案例颠覆了公众对于“拒绝上学”的刻板印象,也让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被社会看见。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不管哪种心理问题导致功能受损,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很可能就是拒绝上学。但面对孩子的抗拒,部分家长第一反应是“如何尽快返校”,却忽略了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更有人对孩子动辄打骂,很可能让本就心理压力沉重的孩子们再次受到伤害。数据显示,全球大约17.8%的儿童青少年存在拒绝上学及其相关问题。我国儿童心身医学科普通门诊中大概有20%到30%的患儿有拒绝上学问题。

“拒绝上学门诊”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孩子们的困扰,也映射出一些家长的问题。这间特殊的诊室,看似是在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实则是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指导和重塑——让家长们在求医问诊的过程中,正确、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重塑亲子关系。当然,种子生病与土壤状况密切相连。除开家庭方面的努力,学校、社会也要共同携手。比如,建立心理问题早期筛查机制,将心理咨询纳入常规教育;再如,推动多元评价体系,开设“情绪假”等,为孩子们松绑。

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当我们急于将他们塑造成“合格学生”时,或许更该先回答:如何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