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整理旧物,从箱底翻出一支录音笔,这是一支珍藏了很多年的录音笔,里面有一段录音,是我大学毕业前实习时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录音。
打开录音笔,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这段录音,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美丽小镇的那所中学,不由得想起实习时与学生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起那里的人和事。
大学毕业前的实习,我去了这所镇中学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那年秋天非常美丽,瓦蓝瓦蓝的晴空,偶有几缕浮云掠过,太阳在赭黄色的大地上流泻着金光,镇里的那条小河干净得像镜子一样明亮,天气不冷不热,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乡亲们一年一度紧张又欢乐的季节,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里。
因为是作为实习老师第一次给学生上课,生怕上不好,上课前我反复模拟练习了好多遍,为了检验上课效果,更想为了给自己留个纪念,我用录音笔把这堂课录了下来。
由于准备充分,学生也很配合,这堂课得到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好评。首战告捷,给处于走出校园走进职场的交接期的我以莫大的鼓舞。
那段时间,我与学生相处很愉快,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容易过,转眼间两个月的实习时间就结束了。我与学生们都很不舍,为了留住这段记忆,我收藏了在实习时留下的不少物件,包括学生给我的留言,与学生的合影,当然也包括这段录音。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也搬了好几次家,很多旧物我都丢了,但大学实习时留下的这些藏品一直保留着。
看着这支珍藏了很多年的录音笔,听着这段大学实习时的录音,记忆的开关就被打开了,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的自己。
生命中,总有一些声音让你难以忘记,一直珍藏在心底,这些声音在旁人耳里也许寻常,但有着独属于你的印记。
记得我还在湘西南的一座城市里生活时,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应朋友邀请,来到他在城里的一座清雅的小院聚会。院子整洁、简朴,给人一种幽美、恬静的感觉。
我和朋友在小院里天南地北地海聊起来,后来聊到朋友的父亲,说到动情处,他给我放了一段他珍藏的声音——是他录下的父亲的鼾声。
朋友说他是听父亲的鼾声长大的,习惯了听父亲的鼾声。离家时,他悄悄地录了一段父亲的鼾声,带在身边,一个人在远方生活时,每有思念,每遇低谷,就拿出来放给自己听。每次听,都感觉父亲仿佛就在身边。朋友说世间好听的声音有很多,却没有一种声音听起来能有这段录下的父亲的鼾声让自己更温暖、更平静。
朋友没有继续说与父亲鼾声的故事,我也不追问。我猜想,这里面有一次特殊的经历,与成长和变迁有关,与年少时的快乐美好有关。
说到珍藏的声音,我还想起那年在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
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马德里,特意到酒店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也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
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探亲,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故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就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生活中,有人收藏物件,有人收藏声音,未必是值钱的,但都是珍爱的。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无意间发现母亲珍藏的一个箱子,打开一看,是自己小时候的东西,有玩过的玩具,有用过的物件,还有获过的奖状……瞬间泪目。
收藏可以升值的物品,可以理解,收藏平常的物件,是为了什么呢?
一个喜欢收藏的熟人告诉我,摆放在他房间里的那些藏品,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很不起眼的瓶瓶罐罐,甚至认为早就该丢掉,但对他来说,都是宝贝。这些收藏品,或许勾连着一段段不愿透露给旁人的记忆,或许诉说着一个个珍藏在心底已经许多年的故事。我想,收藏声音与此同理。一段录音之所以会被珍藏,是因为声音里有故事,有情怀,有忘不掉的人,有离不开的地方,聆听那些声音,是绵长情感的寄托。
那些被珍藏的声音,让往事穿越了时空,让情感抵过了流年。
(王继怀)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