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动态 媒体评论

矫正短视频“短视”之弊

www.guangzhou.gov.cn2025-04-17 17:24:44来源: 广州日报

记者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自4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

恶意营销,劣迹斑斑。有的穿件白大褂,就胆敢假装医生侃侃而谈;有的打着“助农”“扶贫”的幌子,以“催泪”催人下单;有的夸大渲染家庭矛盾、职场冲突,挑动对立;有的以“户外搭讪”等方式进行骚扰;有的自封“维权斗士”,发布虚假测评;有的以“中医养生”为饵,诱骗老年人消费;有的靠标题党、假画面,甚至借助AI来生产散播虚假消息……诸多乱象,令人触目惊心。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亿人,覆盖超九成网民。如此规模、体量,决定了恶意营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从传播谬误、散布偏见到制造焦虑、拉踩引战,从消费欺诈到坑蒙拐骗,一个个“短视频剧本”为了流量剑走偏锋,什么辣眼就编什么,冲击公序良俗,逾越法规红线,毫无底线可言。通过专项行动重拳治理,势在必行。对此,有何期待?

要“斩草”。乱象之乱,早已显而易见。要聚焦重点,从严处置处罚,尤其对存在突出问题的网站平台、账号,该封则封,断绝其“生意经”,让不当获取的粉丝和流量一夜清零。还要及时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更关键的是“除根”。封禁、清理,然后卷土重来;重拳惩治,变成“打地鼠”游戏——相关乱象,有其滋生土壤,擅长变异反弹。铲除这一土壤,是治理关键。要看到,短视频恶意营销之弊,很大程度上就在“短视”二字。吸睛即吸金,涨粉再变现,做号就是做生意,被封再换“马甲”……不少营销号、MCN机构只顾挣快钱,只想捞一把,为之走火入魔,甚至为追逐流量到了病态的程度。若想“除根”,需要各平台强化把关人、守门人责任,用足算法“工具箱”,加快扭转“短视思维”有利可图甚至无往不利的现状。比如持续健全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规则,优化营利权限管理,完善投诉举报机制,逐渐形成一套务实管用的打法,并不断优化,让治理更精准、更长效。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