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基层报道

番禺区举办首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果展活动

www.guangzhou.gov.cn2025-04-21 18:34:44来源: 广州日报

文、图/肖桂来

4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博览会”——广州市番禺区首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果展在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举行,萌趣的“番小卫”“禺小莲”IP形象,携手“健康地图”H5互动平台惊艳登场——市民扫码即可开启16镇街健康知识闯关之旅,在趣味互动中解码健康生活新方式。

IP形象“禺小莲”

IP形象“番小卫”

智慧赋能下,家庭医生正化身街坊家门口的“健康管家”:全区221支家庭医生团队织就守护网,重点人群签约率突破95%大关。番禺区不断完善健康驿站布局,26个驿站站点将慢性病管理、中医理疗等“一站式”服务延伸至最基层,“下楼就诊”“园区坐诊”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番禺区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创新构建“医社融合”生态圈,6大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贯通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互联网医院架起“云端诊室”,从AI问诊到中医药膳,从分级诊疗到医防融合,一套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全周期的基层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已然成型,让“小病在基层、大病到三甲医院、康复回社区”照进现实。

高质量实施基本公卫服务项目 绩效评价成绩居省市前列

活动中,番禺区卫生健康局重磅发布全市首个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IP形象——“番小卫”“禺小莲”,这对以莲花、荷叶为设计元素的医务工作者形象可爱可亲,设计既体现地域特色,又象征着健康守护的精神,成为现场“明星”。

“我们期待IP形象能成为番禺健康传播的超级符号、代言人,未来将开发系列科普动画与文创周边,以接地气的传播,带动人人健康、全民健康。”相关工作人员说。

与此同时,番禺区基本公卫知识闯关地图H5也正式发布,该H5地图将以数字技术构建人人参与的健康科普场景,市民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虚拟版“健康番禺”知识擂台赛,在16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标场景中闯关答题,系统根据答题正确率生成个性化健康建议,成功闯关者还将获得精美小礼品。“这个设计巧妙结合地域认同感与健康知识传播,通过线上活动带动居民走进家门口的社卫机构,签约家庭医生,享受健康服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社卫医生在打卡点演示太极动作。

据介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番禺区卫生健康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积极成效,在近几年的省、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中名列前茅。截至目前,全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及以上,其中8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构建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番禺区落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组建了221个家庭医生团队、家庭医生1356名,2024年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为95.65%,有偿签约服务覆盖率为21.27%,均居全市第一。

据了解,2025年番禺区卫生健康局将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6”IP形象体系打造、“健康科普”产品与达人培育、“明星家庭医生及团队”传播、“健康文创”共创“四大计划”,全面提升市民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参与度。

因需建立健康驿站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以前看病要跑很远,现在下楼走几步就能到健康驿站,真是太方便了!”番禺区大龙街新水坑村居民李阿姨感慨道。李阿姨患有高血压,健康驿站的医生定期为她测量血压、调整用药,并提供饮食和运动指导,帮助她有效控制病情。

依托“百千万工程”,番禺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大龙街在新水坑村建成了集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康复护理于一体的新水坑健康驿站。该驿站配备全科医生、中医师、护士、药师等,为慢性病患者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年度体检、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管理、中医理疗等服务,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站”。

在草河村,桥南街首家“健康驿站”的建成让老年人家门口开药、取药成为了现实。“小病不出村,还能看上‘好医生’,真的很方便。”一名村民打趣说,现在把手里的活儿放一放,从家走几步过来就能量个血压、做个检查。

健康驿站不仅设在社区(村)里,还入驻了产业园区。在番禺节能科技园健康驿站,东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都会安排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公卫医生、药剂人员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坐诊,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移动诊疗,提供挂号、开药、缴费、用药指导、医保报销“家门口”一站式服务。坐诊医生上午开具处方后,社卫药房立即配备处方药物,下午统一配送到天安党群企综合服务中心,并设药师开展“一对一”用药咨询及用药指导,有效缓解园区人群就医需求。

据了解,番禺区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分析属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便利性,积极整合属地资源,因地制宜,按需设置健康驿站,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打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已建成并运行26家健康驿站,覆盖全区75%镇(街)区域。

探索“医社融合”模式 提升基本公卫服务供给能力

随着南大干线建成通车和万博三地铁交会等交通升级、产业格局优化、安居环境改善,带动南村镇就业居住人口增加,健康服务需求也随之加大。

面对这种情况,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简称区六院)和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南村镇社卫中心)以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为试点,探索信息、资金、业务、人员“四互通”机制。通过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2024年,番禺区卫生健康局将“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合提升工程”纳入卫生健康系统年度十项重点工程,在全区铺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工作。截至目前,番禺区域内已有6间二级医院、1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6个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助力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番禺区医疗集团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核心,精心搭建起“1+5+8”一体化体系,囊括1家三甲综合医院、5家二甲综合医院以及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力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推动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病在基层、大病到三甲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格局。

此外,为了方便群众就诊,番禺创新打造“一站式”信息化平台,依托实体运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基层卫生健康智慧化平台,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为居民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医防智能融合一体化服务。整合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健康信息,打破医疗机构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通,方便医务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番禺区已有16家医疗卫生机构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2024年,全区上线医师485名、药师96名,预约挂号达208362人次,自助缴费10622人次,咨询问诊量(含用药咨询量)1148人次,续方292人次,购药处方210人次。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