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电商平台上,一款多功能趴睡枕因“擦边带货”而销量暴增,引发公众对电商平台“尴尬推送”的讨论。一些产品宣传广告语“0帧起手”,极具暗示的语言让人十分尴尬。
开场就是“穿了跟没穿一样”“超薄无感”,你能想到这是袜子广告吗?主播带货趴睡枕,却频频使用暗示性语言及动作。要说没有“擦边”之心,谁信?这些言语暧昧的广告,一旦有人在公众场合不慎点开,即便把手机音量键按“冒烟”,恐怕还是会当场“社死”。从网友反馈来看,有此遭遇者不在少数。明明不想看,营销“花式擦边”不搜也推,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是未成年人网上消费接触到这些内容,更加令人担忧。
“尴尬推送”是针对消费者的一场算法算计。推送或许不够精准,但背后的算计之心昭然若揭——拿低俗当密码,靠“擦边”搞营销,以此刺激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如今,流量、点击率等指标直接与商家的销售、平台的获利挂钩。在利益捆绑下,面对一些商家为博眼球引流走“擦边”偏门,有的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默许“先火后封”,实现“流量收割”蹭热度与“处罚止损”赚口碑的双重收益。一边博流量,一边躲监管,怎一个“精明”了得!然而,如此“黑红”之路注定惹来骂声一片,败坏的是平台口碑,损害的是整个电商生态,又岂能走得长久?
电商卖场不是“擦边”营销秀场。“尴尬推送”泛滥,尴尬的不只是消费者,更该汗颜的是平台及商家。净化电商营销,既要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细化“擦边内容”认定标准,完善算法推荐及管理制度,倒逼平台扎紧责任“篱笆”,改一改“流量至上”导向;也要溯及教人乃至帮人“擦边”的黑灰产,该封禁封禁、该处罚处罚,加强一体打击、联合惩戒,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通过群众参与、协同共治,让“擦边”营销无处容身、惨淡收场。“尴尬推送”早日“凉凉”,消费者也会更舒心。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