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章程、耿旭静)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8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40名个人和10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记者了解到,广州1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他们是在南沙沥心沙大桥事故中拦车救人的黄福林、唐群辉、王国梁三人。
作为群体代表,黄福林上台领奖,这位平日里与香蕉田为伴的普通村民,正用最质朴的姿态接受全国人民的敬意。
“我就是个种地的平凡人,能站上这个领奖台,心里又激动又意外!”黄福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语里藏着掩不住的喜悦。他反复念叨着当时的心境:“那天凌晨看到桥断了,脑子‘嗡’的一声,哪顾得上想别的?就想着赶紧跑、赶紧拦车,千万不能让更多人掉下去。这都是该做的事,换了谁都会这么干,真不算什么。”
等回到万顷沙镇的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奖状收好。“这奖状意义太大了,我得好好存着,将来要当传家宝!”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更成了全村的骄傲,家里几个兄弟都纷纷打电话祝贺他,“他们都替我高兴,说我们村出了英雄,骄傲。”
谈及北京之行,黄福林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十几年前就到北京批发市场卖过香蕉,那会儿在闲暇之余挤在人群里看天安门,只觉得热闹。”这次当他再次来到天安门,心潮澎湃,“这次不一样!坐着飞机去北京领奖,再次参观天坛、天安门广场。同样的地方,因为这份荣誉,看什么都觉得特别亲,心里热热的。”这份跨越十余年的北京记忆,因见义勇为的壮举而变得格外厚重。
“地里的香蕉、苹果蕉还等着我呢!”黄福林归心似箭,他惦记着田埂上的作物。对他来说,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但生活终究要回归平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万顷沙镇的田垄间继续耕耘,守护好家人和土地。
这位从香蕉田里走出的英雄,用最本能的善良诠释了见义勇为的真谛。万顷沙镇的风里,除了香蕉的甜香,从此又多了一段关于平凡人挺身而出的温暖传说。
英雄事迹回顾
2024年2月22日凌晨,广州市南沙区沥心沙大桥发生了一起严重断桥事故。一艘集装箱船在航行过程中因船员操作失误,撞上了大桥桥墩,导致桥面断裂。事故发生时,天还未亮,江面上笼罩着薄雾,能见度极低。桥面断裂后,路灯也随之熄灭,现场一片漆黑。
2024年2月,断桥事故发生后,广州日报推出拦车英雄系列报道。
2024年2月,断桥事故发生后,广州日报推出拦车英雄系列报道。
事故发生时,正值勤劳的人们起早赶路忙生活的时间,南来北往的车辆逐渐增多,被撞断的大桥像一头张开大嘴的猛兽,随时可能吞噬过往车辆。5时33分,居住在民建村的群众黄福林经过沥心沙大桥出岛方向时,发现桥面断裂,他惊出一身冷汗,心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高速行驶的车辆会在来不及刹车的情况下,直接掉入江中。想到此,他迅速回头,奔跑至桥头万顷沙派出所治安岗亭反映情况,途中遇到驾驶拖车出岛的师傅王国梁,黄福林及时拦停该车辆,之后迅速将事故情况通知治安亭值班辅警。值班辅警得知桥梁出事,立即骑上警用摩托车前往现场查看情况,用雪糕筒封住路面,并在断桥处朝桥对面大声警示提醒,成功劝阻了准备驾驶摩托车入岛的唐群辉。
拖车师傅王国梁倒车至距离桥头约1公里位置的三岔路口,并将车辆横在三盆路上,打开双闪,防止后续车辆过桥。在入岛方向,被劝阻停车的摩托车司机唐群辉也自动加入到见义勇为团队中来,掉头把车停在桥头,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利用车灯向桥对面方向快速闪烁警示,拦截多辆欲过桥车辆。
经过三个人在断桥边争分夺秒“接力”,在大桥两侧离岛和进岛方向成功拦住了其他车辆,避免了更多伤亡。
2024年2月23日,广州市南沙区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对黄福林、唐群辉、王国梁的见义勇为行为予以确认。2024年4月2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黄福林、唐群辉、王国梁群体入选。3人还荣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授予的2024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类“广东好人”称号。
黄福林作为代表赴京接受奖励。受访者供图
英雄感言
“我就是个平凡普通人,不觉得很了不起,其实普通人和英雄之间的距离或许就只差挺身而出的勇气,在我的眼里每个人都是人民的英雄,大家默默付出的善举都是值得学习。”
——王国梁
“是不是英雄并不重要,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黄福林
“很感激、很感谢社会,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这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鼓励,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唐群辉
(编辑: 广州网 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