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美容”情怀
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王凤丽
大家好,我叫王凤丽,是一名环卫工人。
18岁那年,梦想当兵的我,却到广州做了一名环卫工人。那时,拿着扫把扫大街的,不是阿姨,就是大妈,根本没有年轻姑娘的身影。我每天早上4点出门,5点到岗作业,从早到晚与扫把为伍,垃圾为伴。烈日下,滚烫的柏油路面升腾而起的热浪,会穿过鞋底涌遍全身,即使在鞋底垫上两三层隔热鞋垫都无济于事。还经常被人叫成“扫街婆”……和我一起扫地的阿姨们都说我坚持不了一个月就会走人。当时我委屈、纠结,真不想干了。母亲知道后,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妈是农民,能把地种好,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扫地一样可以干出个名堂来!”母亲的话立刻给了我力量和底气。
我母亲是位农民,由于父亲扎身教育工作常年在外,家里家外的活全都落在母亲肩上。她既操持家务,又耕田种地,总希望一家人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多年的辛劳使母亲成为一把干农活的好手,10亩庄稼地总是收成很高。父母亲那种特别能吃苦、务实干的劲头,从小就深深影响着我……于是,我没走,一干就是31年!
我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马路扫好,扫把怎么拿才最省力?用什么姿势扫地不伤腰?这些都是有窍门的。每天下班,我都会把垃圾车洗得干干净净,把扫把摆得整整齐齐,那时的我,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在检阅自己的士兵。
2018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我接到紧急任务,必须三天把深涌疏通。在凛冽的寒风中,我和工友们一遍又一遍地下到臭水涌里,在淤泥里一点一点地捞垃圾、清杂物。河涌黑水的臭气,即使戴着三层口罩也无法阻隔,下涌十分钟就会头晕恶心,甚至要戴上防毒面罩才能继续工作。因为辛苦又危险,必须每30分钟换一次班。任务结束时,两天没合眼的我,累得、冻得一下瘫倒在地上。这时,我想到远在家乡的母亲:如果她看到女儿这样,她会怎么想?她会心疼我吗?还是,会为我自豪呢!
我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打造广州的“城市客厅”——珠江新城。为了使珠江新城干净靓丽,我带领工友们把那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条地缝都认真细致地清洁、擦洗,用“绣花功夫”一点点清除污渍,使花城广场达到“席地躺下”而一尘不染的清洁程度。
为了环卫工作的现代化,我努力提升自己。自学了电脑、会计、管理学等,还考取了本科文凭。我想,就算我在广州做一辈子的环卫工人,我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环卫工人。
2016年,我做梦也没想到能当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得知这个消息,父母亲激动地跟村里人说:“我女儿当上人大代表了,她真的干出名堂来了!”我知道,他们在为我骄傲。
而我现在的想法,不仅仅是把城市打扫干净,还想着怎样才能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立精细化、信息化、品质化的现代保洁模式。这,就是我的“城市美容”情怀。
天河区刚刚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区”,我感到特别自豪!我将和千千万万个城市美容师一道,用“工匠精神”,让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为美丽广州、幸福中国添彩助力!
(2020年12月3日)
(编辑: 刘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