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轨道上延伸
陈泰坤
大家好,我是广州地铁的陈泰坤。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家祖孙三代铁路人“敢为先,思创新”的家风故事。
我出生在甘肃柳园的一个铁路世家。小时候,我问爷爷,我们为什么住在这戈壁上?爷爷告诉我,“1952年,我从上海来到大西北,参加兰新铁路建设,之后,我们就在这里扎了根。”长大后,我才知道,兰新铁路的建设克服了百里风区、线路冻害等许多世界难题,它的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如今,每当我坐上火车驶过广袤的戈壁时,爷爷那一代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身影都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和那个年代的同龄人一样,父亲从爷爷手中接过班,也干起了铁路。但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是,父亲总是“爱鼓捣、爱折腾”,成天对着一堆“破铜烂铁”,搞那些他所谓的“研究”。因为这事,母亲时常抱怨:“陈建国,你天天折腾这些破烂儿是能升官还是能发财?”父亲只是笑笑说:“你等着,一年后我给你一个交代!”便转过头继续做起了他的研究。直到后来父亲把一张“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证书,摆在了桌子上。我们才知道,父亲靠着自己的钻研,发明了综合信号检测仪,极大的缩短了设备检修时间,火车安全平稳运行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毕业后的我也选择投身铁路,继续奉献我们家第三代人的力量。
2019年,当我得知广州地铁将成为全国首家运营城际线路的地铁公司时,我第一时间报了名。
一到广州,我便投入到城际铁路“取资质、保开通”的筹备工作中。
记得调试调度系统时,我明显感觉到设备的规范还能更进一步。可同事告诉我:“之前和设备方沟通时,对方认为以我们现有的能力,根本无法攻克这个技术瓶颈,建议我们直接采用既有标准。”
面对困境,我和同事们卯足了劲,翻阅了大量文献,反复进行试验,用3个月的时间,创新出调度集中控制高效能体系,制定了城际铁路自主运营的广州地铁标准,为获取运营资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开通时间日益临近,又一道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用来给线路进行“全身体检”的检测车,晚到了整整44天,但原定目标不变!此时必须优化原有工作模式,但“安全与效率如何兼顾,一条线一时段一台车的难题该如何破解?”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让检测车和动车组同时上线测试呢?这样就可以同时进行数个、甚至数十个测试,非常高效。
“从来没有这样搞过,绝对不行”,反对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
为了验证方案可行性,我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的进行演练,一遍、两遍、三遍……
在团队全体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制定出完备详尽的测试方案并得以实施,仅用一半时间便完成了全部测试,为后续的筹备工作抢回了宝贵的17天,顺利保障了城际铁路11月30日的如期开通。
不久前,公司组织观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而我对能参与其中感到由衷的自豪。
时代在变,但创新的家风不变,我坚信,“敢为先,思创新”的家风将始终激励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辑: 刘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