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党建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实际,就在当下如何有效实现革命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进行思考,同时提出要对革命文化、红色基因传播建立系列保障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革命文化;红色基因;传播途径;保障措施;国有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埔文冲公司)始建于1851年,前身是清末的黄埔船局,现在是国有骨干大型军工造船企业,承担着我国走向海洋强国的重任。其发展,深度融合于国家发展,与党的活动紧密相连,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军工文化既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又在其发展过程中得以不断沉淀,成为企业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黄埔文冲公司的文化特色概述
国企为国、央企姓党。革命文化、红色基因是国有企业独特的精神财富,国有企业是革命文化、红色基因有效传承的地方之一。在黄埔文冲公司,革命文化、红色基因表现为物质、制度、精神等多种存在形态,以特定的价值指向和精神品格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一)革命文化是黄埔文冲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
在黄埔文冲公司发展过程中,革命文化与公司传统的军工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贯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过程。在革命文化引领下,公司在建国初期迅速恢复生产,成为海战、建设海洋强国的强助攻;在改革开放时期敢为人先、紧抓时机,实现多元发展、逐步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在原有基础上砥砺前行,为国家海上救助、远海科考、深海作业、海防建设等方面多有建树。在继承与发扬革命文化的同时,黄埔文冲公司也为革命文化注入许多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红色”是黄埔文冲公司的底色
黄埔文冲公司与黄埔军校比邻而居,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见证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据史料记载,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黄埔军校师生的足迹遍布厂区,东江纵队曾在此有多次革命活动,曾在万山、八六、西沙海战建功,承担的八二八工程、批量军舰建造任务以及多型产品的建造,为国家巩固海防、走向海洋强国做出突出贡献。现在,厂区内仍保留多个革命遗址,所见厂史馆被授“军工文化教育园”,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基地。可以说,“红色”是黄埔文冲公司的底色。
(三)红色文化在黄埔文冲公司多形态存在
黄埔文冲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被深深打上红色烙印,注入鲜亮的红色基因,直至今日,红色文化仍以多种形态存在于公司,与革命文化共同构成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一方面,公司与区文物局联手保护厂区内的红色革命遗址,并通过厂史馆、党员教育室的建设,使红色文化具有物质形态;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开展“讲好黄埔文冲故事”、微党课等活动,赋予其丰富的精神形态。此外,公司还通过定期开展红色教育等活动,赋予其制度形态,并由此产生深远影响。
二、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多种文化观念的冲击,不忘初心者不少,但思想驳杂者也不少。黄埔文冲公司员工过万,年龄、文化水平覆盖各层次,通过分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该公司的现状,或可窥见新时代下革命文化、红色基因在国有企业传承的优势、挑战与缺失。
(一)思想价值与革命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这样的定位,标志着革命文化、红色基因与国有企业的血肉联系,决定了其思想价值在国有企业传播的天然优势。黄埔文冲公司将红色作为“基色”“本色”“底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红色资源的挖掘、应用、传播,拓宽工作渠道、丰富教育资源,持续加强党的领导。一方面,以报国强军为己任,持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以各项活动、制度为载体,建设厂史馆、党员活动室等红色阵地,将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引入思想教育,唱响红色旋律、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使广大党员群众通过汲取养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水平,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文化得以弘扬。
(二)当下环境与革命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的挑战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革命教育、红色教育,各级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有效促进了革命文化、红色基因的传承,但在多元文化冲击、信息量极为丰富的大环境下,这些措施也呈现出一些薄弱的地方,影响力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传播方式与信息时代的匹配度不够。
当下,社会发展步入“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发达,网络资源丰富,各种思想冲击着人们的认知,价值观取向呈多元化趋势。然而,红色教育的形式相对陈旧,方法不够灵活,虽然已逐步从“一人台上讲众人台下听”的“填鸭式”教学走向相对活泼的讨论、参观式学习,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更多依托互联网途径进行传播,但效果如何却难以判定。一方面,更便捷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能使党员群众更主动学习、更好地受教育;另一方面,短暂的交流也未必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此外,参观式学习受时间、规模等因素影响,也很难做到地域文化与企业精神的紧密结合。
(三)认知程度与革命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的障碍
传播效果制约革命文化、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而造成这种困难、障碍的根本原因在于认知程度的欠缺,包括思想认识不够高、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材料不够生动等。
生产经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中心任务,某些干部未能将思想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对红色教育漫不经心、甚至视为负担,造成了红色基因上传下达的困难。此外,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企业中欠缺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红色、革命文化的政治工作者,浮于表面的研究最终产出的成果也很难有效解决问题。而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足的课件用于教学,也难以使学员产生兴趣,无法发挥红色基因应有的效能。此外,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造成学习活动、宣传效果缺乏长效性,也影响文化传播。
三、有效实现文化赓续的路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从公司实际而言,有效实现文化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既需要将思想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还需要守正创新,从多方面进行保障。
(一)氛围保障,发挥革命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有良好的氛围保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以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净化、升华干部员工的思想境界,使干部员工永葆初心本色,清醒认识现状与责任,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壮大发展。
(二)制度保障,激励员工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关制度保障。一方面,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活动制度,使红色宣传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强化干部员工的红色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红色文化宣讲、研究人员的激励制度。由此,激励员工干部自觉当好红色基因、革命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研究者,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做好思想政治人才的储备。
(三)教育保障,促进优秀文化持续传播
落实革命文化、红色基因传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一方面,要保障教育的时间,把握教育的节点,比如将党史国史厂史教育与特殊纪念日、重要活动有机结合,统筹安排生产与教育的节点,开展切合实际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学内容质量,充分利用流行的传播方式,通过深挖传统、了解受众心理,制作小故事、小视频,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使之符合当下时代特征。同时,要着力解决员工的实际需求,使员工感受到来自党的温暖,赋予文化实际价值与时代价值。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其独特的精神标志。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结合革命和建设实际,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文化、物质文化及其凝结的精神文化有机统一体。在不同时期,因目标和历史条件,革命文化表现为不同形式,但内在统一,其本质就是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使其代代相传,不仅是党建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擎和文化支撑。
作者: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陈小瑜
(编辑: 党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