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宣传教育 政工论坛

国有企业基层小微腐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23年12月)

www.guangzhou.gov.cn2023-12-22 09:00:00来源: 中国广州网

【内容摘要】国有企业基层小微腐败问题看似微小,却连着民生,关系人心向背。近年来,基层国企职工违纪违法案件频发,严重侵蚀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本文在总结国有企业基层微腐败治理特点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微腐败治理存在的制度缺失、权责不明、监督松软等问题的基础上,并提出了健全制度、明晰权责、强化监督等对策建议,希望为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小微腐败问题治理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日常监督;基层治理;廉洁风险防控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基层是国家治理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国有企业更应该主动扛起扛牢基层治理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也要针对基层管理的特点,正视小微腐败在基层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有的放矢地拿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努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助力基层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国资力量。

一、国有企业基层微腐败治理现状

新形势下,基层“蝇贪”治理愈发重要,但国有企业基层反腐败工作客观存在着职能部门众多、专业间壁垒高、职工人员密集等现实情况,容易产生“小微权力”失守、“微腐败”等问题。

(一)点多面广,管理难度高

中央企业和部分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由于一线项目多、人多,且分布分散,存在不利于管理的问题。大型国有企业的项目往往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部分涉及海外,要对每个项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项目合规、合法,同时防止腐败行为,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由于项目众多,且地理位置分散,企业的管理层往往难以全面、及时地掌握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或对一些潜在的腐败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对分布广泛的一线员工,企业很难进行集中管理和培训,这可能导致员工在执行任务时出现不当行为,甚至可能存在违规行为。

(二)环节众多,管理力量弱

国有企业由于一线业务开展的环节众多,而且不同项目的管理流程也有差异,存在不利于监督和管理的问题。一线具体的项目各具差异,且业务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点,造成部分较复杂的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上级单位很难全面掌握业务开展的情况,也难以发现和防止潜在的风险。此外,由于不同项目的流程和要求不同,信息传递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管理层对项目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在不同项目之间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由于对每个项目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和评估成本过高,逐一决策过程复杂、低效,但粗放管理或放任不管往往会埋下贪腐隐患。

(三)环境复杂,监督难度大

近年来,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企业反腐败工作形势任务也对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国有企业所在的行业资金密集、环节多,像招投标这样存在密集廉洁风险点的专业条线多、岗位多,专业领域涉廉问题发生的形式、手段也趋于复杂和隐蔽。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惯性,依旧采取先松后严、放水养鱼、秋后算账的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廉洁风险空门大开,造成一线职工不出事就是“好同志”、一出事就成了“阶下囚”。如何帮助企业在基层苗头性、倾向性、轻微性问题上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较小的成本维护企业基层的风清气正,是摆在所有国企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国有企业基层微腐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缺失,管党治党压力层层弱化

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对基层员工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惩罚措施,部分一线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不规范操作、滥用职权等问题,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社会声誉受损的风险。部分基层企业的管理层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而忽视了党的建设和管理,基层内部管理松散、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叠加部分单位的上级党组织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导致了管党治党压力层层弱化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在发现基层微腐败问题时,采取拖延、掩盖等不当手段进行处理,甚至不了了之,不仅损害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同时也助长了不良风气。

(二)权责不明,一线职工身份意识淡薄

在部分国有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中,如车间主任或项目的部门经理等,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细化地规定,职工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和履职程序,导致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或疏漏,无形中也增加了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和程序规范,个人自由裁量权过大,有些管理人员可能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者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公正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此外,部分国企基层一线的财务、会计等岗位职工对自己公职人员身份的意识也相对淡薄,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履职待遇,而忽视了作为公职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导致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国有资产和法律也缺乏敬畏之心,对于一些问题视而不见,甚至主动违规违纪谋取私利。

(三)监督松软,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

当前,仍有一些国有企业的监督力量明显不足,如人员配备不足、经费不足等,使得企业在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由于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监督人才,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到监督工作中,陷入了企业管理效能低下的恶性循环。部分国企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督缺乏强有力、高质量的推动机制,如一些企业对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或重大决策的监督,缺乏专业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已经落地的一线项目监督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没有形成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制度的漏洞也给靠企吃企、以权谋私埋下了伏笔。

三、国有企业强化基层小微腐败治理的对策

(一)健全制度,全面压实管党治党责任

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构和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全面加强巡视巡察、内部审计、纪检监督等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建立完善的反腐败制度和程序机制。要注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落实党建责任制,推动党的政策方针在基层得到有效执行,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完善的权力运行流程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明晰权责,全面加强廉洁从业教育

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等关键人员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程序,防范腐败风险。要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及企业既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新型违纪行为,对照党章党纪要求,组织聚焦一线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发易发的典型不良言论和行为,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干部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列出正负面清单,为一线员工设定好日常工作行为边界,同时要面向一线职工常态化开展廉洁从业教育,使“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深入人心,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有清晰的参照系、对照。

(三)主动出击,全面从严监督执纪问责

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企业专责监督的组织力量,让监督执纪专责力量的权威性真正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继续扎实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的制度方案、考核方案、程序方案,重视基层监督员队伍建设,企业纪检机构要聚焦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紧盯“微权力”引发的“微腐败”,将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监督“探头”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不断压减“微权力”任性空间。要主动出击,做实做细干部员工日常监督工作,注重延伸监督触角,强化对干部员工“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干部员工利用“小微权力”侵害企业利益、作风不严不实等行为,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早纠正。同时要注重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扎实构建常态长效机制,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治理一域。

结语

国有企业基层小微腐败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基层微腐败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健全制度、明晰权责、加强监督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小微腐败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监督效率。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营造清正廉洁的基层氛围,共同推进国有企业基层小微腐败治理工作,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金太军金祖睿.基层政府微腐败"及其整体性治理[J].江汉论坛, 2022(12):42-47.

[2]刘艳.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价值意蕴,问题检视与实践进路[J].中州学刊, 2022(3):6-11.

[3]刘帮成.微腐败"的易发领域及诱因[J].人民论坛, 2023(8):76-79.

[4]朱晓东.基层微腐败"问题的表现,成因及防治[J].领导科学, 2022(4):104-107.

[5]陶富林,张建喜.大数据时代深化基层小微腐败治理的瓶颈与突破路径——基于互联网+监督的个案分析[J].领导科学, 2023(5):97-100.

作者: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余祺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