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宣传教育 政工论坛

深化“党建+” 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合 ——以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党建工作实践为例(2023年12月)

www.guangzhou.gov.cn2023-12-22 09:00:00来源: 中国广州网

【内容摘要】党建与业务相融合是新时代党建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对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针对事业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务人员专业性不强、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切入点”难找等问题,本文以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党建工作实践为例,分析“党建+”工作模式实效,提出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党建+”;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党建工作

【引言】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营业务是全面健康管理和医疗健康保健工作。自成立党委以来,中心致力于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打造为党建工作的一张名片。实践中,面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有限、党建与医疗健康业务的“衔接点”难找等问题,中心党委从实际出发,坚持深化“党建+”工作模式,从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创新、党务力量配强、工作机制优化、考评制度完善等多个方面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党建+”工作模式经验分析

中心党委在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实践中,既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又注重理论指导实践;既注重党建工作的政治属性,又注重业务工作的专业属性;既注重在中心层面的推广,又注重在党支部和部门层面的应用;既注重提升政治素养,又注重推进业务工作;既注重党员干部的教育,又注重带动群众的广泛参与。

(一)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深化“党建+”,不断增强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

中心党委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思想,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党课中,带着问题学,结合中心实际谈体会谈感想,并提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进一步思路和想法。各党支部在“三会一课”中,结合各自业务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学习,紧紧地将理论学习同业务促进结合起来。

丰富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在原原本本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微信群创建“一天一学”学习方式,精选理论重点,进行分期学习;在党员干部中进行党的知识抽考,巩固强化政治理论;加强实地参观学习教育,每年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支持引导各党支部前往新增科室或特色业务部门实地参观、体验,增进对业务工作的了解;鼓励普通党员在党支部、党小组讲微党课,积极邀请群众参与,并加强交流讨论、分享学习体会。

(二)在党组织活动中深化“党建+”,不断推动业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党组织活动中,坚持突出中心的“健康”特色,把中医、心理、运动、科学饮食等健康要素融入党组织生活,不仅局限于围绕健康要素开展活动,而且在第一议题制度落实、中心组学习和党支部“三会一课”中紧密结合健康工作实际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实践的方式方法。

中心党委在党建工作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以党支部为主要阵地的党建融合方法,除了在党组织学习中,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干部结合中心实际和业务实际,进行交流探讨,还组建了由党支部牵头的志愿服务队,对外开展医疗义诊、健康上门等相关活动,对内开展支援忙碌岗位、促进事业发展等相关活动。经过努力,中心对外的口碑、品牌逐渐打响,健康服务水平和素养得到广泛称赞,广州市直机关工委更是以中心心理科为骨干组建“阳光心语志愿服务队”,在城市各街道开展志愿活动;中心内部组织的各种支援活动,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临时调配,有效缓解了忙碌岗位人员紧张的问题,推动事业顺利开展。

(三)在优化组织建设中深化“党建+”,不断确保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品质和效能

根据业务发展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需要,以党支部换届选举为契机,中心党委适时调整党支部联络部门,选配综合素养较强的党员当任党支部委员,加强对党支部的指导培训,适时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会,认真贯彻“三会一课”制度。扩大党支部管理权限,加强党支部在内部管理中的话事权,为党支部在推进工作时提供更强的号召力。

中心党委根据内设部门的业务属性和党员分布,按照有利于支部工作、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沟通交流的原则,对业务、行政、后勤三大板块进行合理调配,常态化加强对党支部的工作指导和调研。在季度考评和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月度工作检查,以检查党支部工作记录本的形式,重点监督指导党支部“三会一课”的贯彻落实情况,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设置加分项,引导党支部深化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带动群众的能力。对中心内部的一些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由党支部充分征求意见、进行研讨,自下而上向中心党委报告推荐,中心党委会在认真听取党支部意见的同时,统筹权衡、充分研究,做出最终决定。

(四)在制度机制中深化“党建+”,不断促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实效转化

突出党建引领在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一体推进党建和行政业务考核,用制度推动“党建+”前进。多维度创新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中心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机制,推动人力资源的有效流通、促进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带动职工群众的提升和参与,为事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心党委构建了以党建、业务、安全三大方面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根据上级党建目标要求和中心发展需要,不断规范、细化考核内容,并成立考核小组,负责解释考核规则、监督目标完成、评价落实成效、提供改进建议等。逐步建立党支部联络科室、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共促共建、互联互通”部门结对共建等工作机制,更好地促进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制度机制的落实过程中,党员群众政治素养更强、全体职工干事创业激情更高、部门间沟通协作更紧密,事业发展稳步前进。2020年—2022年,中心业务增长率分别为7%、14%、17%,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实践中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办法不多、成效有限

中心党务人员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理解局限于具体党建工作和具体业务的融合,如“党建+医疗”“党建+行政后勤”等,对于党建促进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进而推动业务工作的全面进步,理解不够深刻,轻视了思想政治的重要引领作用。党组织生活的政治学习停留在机械地原原本本学,未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展政治学习的方式方法,导致日常政治学习对党员思想觉悟的提升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二)党组织生活与业务工作“交点难找”“对接难做”

从实践经验中看,医疗业务与党组织生活契合点较难找。如果只是生硬地在党组织生活中套入业务工作内容,效果不好,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既影响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又没有带动业务进步。另外,即使找到一个交点,表现的形式不够生动、灵活,也难以达到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预期效果。

(三)党务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除政工部工作人员以外,中心各党支部支委班子皆为兼职,其知识背景主要集中在医学、财务、后勤、计算机信息等专业方面,党建工作的背景不强。一方面他们更专注于做好业务本职工作,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支委换届的新旧交替较频繁,制约了整体党建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治建设,强化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政治属性

党建工作的核心是政治建设。只有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才能始终确保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正确方向,才能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具体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创新理论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凝心聚力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业务特色,找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契合点

业务工作是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鲜明特点。在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实践中,党务工作人员既要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熟识党建工作要求,又要关注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动向和业务特色,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党建、业务两方面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找准切入点,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在党建与业务相融合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培训考核,推动党建工作能力提升

把党支部书记轮训、学习培训、交流研讨作为提高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制定计划,有目标、分步骤、有针对性地达到提升目的。同时,完善考核体系,既要做到各个部门、全体人员和各项工作全覆盖,又要留有发挥空间、创新余地,让不同的特点得以展示。考核规则要体现目标价值、明确任务要求;考核评估要尊重事实、遵从规则、宽严有度,明确考核的目的是改进工作、促进提升,杜绝“以扣分强迫执行、以评分区别优劣”的现象。

四、结束语

深化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党建与业务的深度相融合,仅有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支持。在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实践中,只注重党建或业务单方面,也无法取得较好效果,要坚持党建引领和突出业务并重,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在创新方式方法时,不应局限在党组织生活,而是要把党建与业务相融合覆盖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紧密融合、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彭澜,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求知,2021(12),48-50.

[2]张纪友.创新实施“三化”机制提升理论中心组学习质量——以中铁资本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例[J].辅导员,2022年5月5期,262-263.

[3]万宝俊,谭飞.医院联合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年1月第34卷第1期,123-126.

[4]詹海燕.医院党建与文化建设融合的相关思考[J].党建工作,2023/7(上)总第414期,35-37.

作者: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 王波

(编辑: 吴嘉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