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广州市对外新闻发布会:
不落幕的“皮具广交会” 广州梓元岗聚集3000多企业
核心提示 广州的梓元岗和花都狮岭地区正成为中国皮具产品重要集散地,中国向外展示该行业形象的窗口。行家估计,按目前发展势头,落户于梓元岗及花都的数千家皮具企业将成为中国皮具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
市场份额
中国皮具产品重要集散地
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皮革加工和贸易市场。在2001年中国众多轻工业出口产品中,皮革产品名列第7位。在出口的皮革产品中,皮鞋排第一,皮具紧跟其后。2001年,全国旅行用品及衣箱出口达到38.8亿美元,占皮革业主要商品出口总额的31%。
而全国皮具65%产自广东,其中一半又来自广州梓元岗及狮岭周边地区。北临三元里纪念公园,南临广州火车站的梓元岗地区,近年来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家企业,先后崛起12座皮具城,年交易总额100亿元。
人们形容这里是不落幕的“皮具广交会”,因为在梓元岗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那些寻觅商机的外国人兜来兜去。见证了梓元岗多年历史的温州老板周玉明告诉笔者,与中国入世前比,到梓元岗的外国客商多了三四倍,外国人要货一拿几千个,把他们的积压产品都清掉了好大一部分。有个皮具城今年60%的生意都是做出口。当年在梓元岗卖编织袋起家的刘浩清,则对梓元岗的出口前景“下赌注”,投资近2亿元兴建主做外贸生意的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刘浩清说,目前梓元岗内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及生产能力都敢与国外厂商竞争。
经营方略
品牌厂家唱主角
过去,梓元岗是一个商人为主的批发市场。经营方式通常是档主先从厂家进一批货,然后转手卖出去。这种经营方式相对投入少,进入门槛低,却也容易滋生不良行为,如搞掉包、假冒伪劣等。现在,二道贩子已被逐渐挤出市场,有实力、有品牌的厂家、代理商唱起了主角。
梓元岗的老板中,流传着一句忠告:“没有100万不要想来梓元岗。”广州市皮具行业协会副会长张金德说,今天到梓元岗的客商,第一句话就会问厂在哪里,机器是什么设备。这种氛围下,没有工厂、设备的“皮包公司”根本站不住脚。今天的梓元岗,档主90%都拥有自己的工厂或品牌。这里已成为厂家的品牌展示中心、皮具的信息中心、交流中心。香港仙美时公司20多年来一直做美国生意,生产工厂在深圳,最近为了打开国内市场在梓元岗租铺位,仅用10个月时间,产品就销往全国10个省市。公司负责人李展成说,如果自己单打独斗,三年也做不到。
在新落成的翔龙佳数码鞋城,笔者见到了梓元岗市场的另一种经营方式。这个市场初看有点冷清,原来许多档主都不零卖产品,但您可以通过放在走廊上的电脑,搜索到各相关厂家的资料,各种性能价格比一目了然。
白云区经贸局局长蓝小环说,今年以来,梓元岗市场除上述特点外,还带动白云区皮革工业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出现了有名厂商也来市场租铺位的现象,令梓元岗的经营者档次日益提高。二是一些厂商为了实现“前店后厂”的模式,将工厂搬入白云区。如已在全球106个国家及地区获得注册商标的皮具世家“卡丹路”,最近就把工厂搬到白云区,并计划在3年内连续增资,扩展成一个工业园。
政府规划
打造21世纪批发市场新形象
据介绍,为使梓元岗一带的皮具、皮料业做强做大,白云区政府今年专门做了一个皮具城发展规划,拟将现有的市场总经营面积增加一倍,并按照中高级批发市场的标准进行改造建设。蓝小环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顺势而上,引导企业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现代生产技术,全力打造21世纪批发市场新形象!”
按规划,未来的梓元岗将建成一个生态型、适宜商业及居住的地区,扩宽区内的多条道路,增加停车场,按点、线、面的方式增加绿化面积,未来梓元岗30公顷的规划用地中,绿化用地将超过10%。在梓元岗路与解放北的交界处,还将兴建一个皮具主题公园。此外,该区还规划在石井、钟落潭建设首期为100公顷环保型皮具鞋业工业园,借用“前店后厂”的模式,打造皮具业产业链。
专家分析中国皮具出口的桥头堡
专家分析,像皮鞋一样,皮革的生产和贸易重心将逐渐从发达国家完全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达国家的牛皮轻革产量和羊皮轻革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1%和55.2%,但到了九十年代,这两个比例分别下降了17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因此,从趋势上看中国完全有机会问鼎世界皮革中心之位。同样道理,过去几年的发展,诞生了温州、海宁、辛集、广州梓元岗、花都等皮革专业生产销售区域。广州梓元岗及花都狮岭周边地区,如果抓住机遇进一步壮大,将成为中国皮具出口的桥头堡。
(据南方网)
|